梁灿
【摘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议: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利用配套学具,精心设计,善于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探究问题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操作实践;教学效率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发展思维的空间,对学生情感体验、知识感悟、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不重视学生探索过程,甚至没安排时间学生去动手操作,以讲代学,还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质量。如果只把操作活动当成是一种形式教学,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利用配套学具,精心设计,善于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探究问题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配套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我探索,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方法,总结规律。在教学小学低年级的乘法口诀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学具小棒、手指来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双手,先伸出左手,让学生观察到有五只手指,那就是一个五,很容易让学生掌握“一五得五”这句乘法口诀;接着让学生一并举起左右手,教师因势利导,两只手共有十只手指,那么,二五又得几呢?学生们会兴奋地回答“一十”,乘法口诀呢?学生们就会齐声答道“二五一十”。这样,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就容易理解了。再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学具小棒摆一摆,每7根小棒放一堆,一共放7堆在课桌面。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数一数第1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很自然地就学会了“一七得七”这句乘法口诀。接着按照这个方法,组织学生再摆再数,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做简单、方便,学生能触类旁通,轻松地学会并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学生们见到课本上插图和一些操作设计,都会想动手尝试一下,摆一摆、做一做,对学生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上课时往往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认为把知识点演示一番,学生就能掌握了。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学得有趣,且更有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课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考,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身边的物件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实践,要求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四边,量出它的周长;接着剪一个长方形,量计它的周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有效获取一些数学信息。同时,教师就可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个基本特征进行引导,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点,从而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又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相遇问题、工程问题时,教师要布置学生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强调每位学生都要画一画,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谈一谈,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师生再总结规律。这样,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积极开展实验活动,帮助探究问题本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开展实验,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经历,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但是,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往往不够深入,对学生操作活动不注重过程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没有真正投入的实践,而对学生的探究新知,发展思维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课时,就要充分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1.猜想。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呢?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会与哪一种图形的体积有关呢?他們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实验。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交流汇报。再通过课件演示倒水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积的字母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深刻理解了圆锥体积的字母计算公式,为解决后面的同类型数学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的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必须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环境,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步骤,认真组织操作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操作实践中发展思维,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方法。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