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和深入中,核心素养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并遵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制订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写作指导策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其日后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写作教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生步入学校开始,语文便被归为非常重要的科目。语文是基础科目,同时也对学生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特点出发,调动学习热情,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展生动、有趣的写作活动,并且在写作中逐渐阐述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妙处,同时升华思想、提高内涵。
一、小学阶段的写作课,为什么调动不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发展了一些变化。但是关于写作小学生们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把作文形式的教授放到重要位置,长篇累牍的介绍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议论文,记叙文有哪些特点,要怎样开头,怎样写中间部分,怎样结束。议论文的论点怎么设定,论据怎么写更有力等等。这一翻讲述,使得学生有了畏惧心理,拿起笔时可能就会想起记叙文的六要素,这样以来完全限制了学生写作的自由性,不利于学生思想的抒发与升华。再者小学生的文字积累与文学素养都比较低,在写作文时存在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情况,千般思想只是付诸不了笔端,这时候就要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写作课程怎样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是当前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知道兴趣的激发、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写作教学。
1.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样化教学,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课上、课下无意识中都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点点滴滴的积累自然获得成绩的提升、素质的提高。小学生要想作文写得好,首先要对语文课感兴趣,只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与表达手法,他们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有着自己特点的文字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用较短的时间便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的习作课《我的心爱之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最爱,可以拍几张照片或者录一段视频,用语言把自己与心爱之物间的趣事讲出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儿,把这些事儿写出来就是作文,让学生了解作文就是寫我们的日常生活,减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隔阂,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兴趣。
2.教师与学生间加强交流,对写作积极引导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通过教材对教学任务作出具体划分,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但是小学生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同一知识面对所有学生时,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也就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与课下与学生做好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积极引导。让学生与教师快乐的沟通,在交流中掌握知识。
3.参加各项活动让写作言之有物
作文是对事物的描述,是对思想的概括,是对事件的看法。小学生因为年龄原因社会实践较少,对许多问题与事情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要想学生写出情感真挚的作文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灵感,丰富生活阅历,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习作课《我想对您说》,题目是固定的,这个“您”大部分同学都会把写作对象限制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能会延伸到城市交通的管理者—交警,环境的保护者—环卫工人,还可能是高楼大厦的建造者—建筑工程师或者建筑工人。其实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带他们去烈士陵园扫扫墓,看一看为国家解放、人民自由而献出生命的先烈,感受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幼小的心灵里注入为国为民的大思想、大格局。还可以带学生去乡村种植园去看一看,让他们了解农民种植的不易,我们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都来自他们勤劳的呵护,让学生不只学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也能身体力行到行动中,标记到写作里。
结束语
总之,写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的引导,掌握写作技巧,让情感在另一层面上绽放,感受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科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2):46.
[2]陈显鑫.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9(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