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亭
【摘 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单单要重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对学生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全发展打下保证,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学生易出现的几类心理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1-0065-02
Infilt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Yongan Middle School, Kenli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REN Junting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Not only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provide necess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o lay a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 so that it forms a 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several types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that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prone to, and discusses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penet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Penetration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疏导其心理问题,以免学生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帮助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以下主要围绕着初中生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症状及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症状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受到了多方面因素不良影响,越来越多初中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理想,甚至影响到日常的学习,诸如休学以及缓考等问题时有发生,具体分析,包括了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具体表现为学生交际范围非常小,无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固执己见、退缩、回避等問题,甚至会出现不信任他人、憎恶他人等情况,很显然,这种心理状况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忧郁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都存着此类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生缺乏人生目标、自信心不足,每天处于无精打采的状态,难以体会到生活中乐趣,极容易出现厌倦以及疲惫等问题,对人生缺乏规划,常常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再次,焦虑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会出现不安、烦恼等情况,焦虑情绪会使学生容易坐立不安,无法恢复平静状态,在重压之下内心会感觉恐慌,难以做到随机应变。
二、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以身体健康为重要基础,只有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相关的研究显示,个体的神经系统以及大脑与各类心理问题存在密切的关系。各类运动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脑补以及神经系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从而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目标。此外,体育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对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在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收获诸如愉快、紧张以及兴奋等情感体验。此外,通过开展团队性的体育活动,在相互合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体育课程的另一特点是竞争性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进取意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使学生的抑郁以及焦虑的不良情绪得以控制,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宣泄内心积压的各类负面情绪,能使学生的不良心态得以调整。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节奏加快,学习难度加大,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于这种变化,出现了心理问题,一旦学生出现心理方面问题,学习热情会明显下降,且不愿意参加群体活动,选择自我封闭。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心理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生活学习节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生活在家长的宠爱中,受到了家长的全方位的保护,其本身的抗挫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与定位,正确地看待各种挫折,勇敢地迎接生活中挑战,及时地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努力攻克生活学习上的难题,增强抗挫能力。最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学生所面临的环境不同,离开了家庭的庇护的学生多多少少会出现不适应,难以融入群体生活之中,这时候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学生快速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初中学习中。
四、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相关的研究显示,初中体育课程覆盖的内容众多,充分挖掘育教学内容,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比如,在田径类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适当地提升跨栏高度,提升跨栏的难度,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挫折,并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能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在开展球类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合作活动,能实现对学生的集体观念的培养,使其为团队的成功贡献个人的力量。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加强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初中学生的年龄普遍小,活动好动、爱玩游戏是其突出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相关的心理健康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注重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综合应用语言引导以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疏通学生的情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最后,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根据教学活动类型与要求,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之间展开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以合作方式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实现了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三)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
积极正面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构建起完善的评价体系,不单单重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其次,对于教师而言,不单单要对学生的完成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更要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积极组织比赛活动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竞争机制,组织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比赛形式包括了班级比赛、年级比赛以及学校比赛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正规的比赛,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实地模拟比赛情境,在比赛中引起学生对体育的重视,活跃课堂氛围,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心理素质。
五、结语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初中体育特点,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向阳.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学中的渗透[J].新智慧,2020(03).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