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

2021-12-10 01:28肖庆顺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布置双减

肖庆顺

作业是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小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比较突出,作业成为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来源。国家和一些省市多次出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但人们总感觉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效果,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越减学生负担越重的现象。今年教育部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階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从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出发,对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意见》从作业设计与管理、提升学生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就如何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双减”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每一个方面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本文聚焦中小学作业,从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指导,作业管理和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作业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怎样布置有效合理的作业,学生为什么要做作业,人们对这样的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认识。但目前作业在学理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在实践中还存在“就作业谈作业”的现象,并没有从育人的高度认识作业功能。如果我们从学科的视角来认识作业,它属于教学论的重要领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从不同的来源主体,可以分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自主作业,家长和培训机构的作业。学生自主作业是学生个人根据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给自己布置的作业,这种作业对学生本人构不成负担,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家长和培训机构也会给孩子布置作业。培训机构的作业是学生负担的重要来源,“双减”政策严禁校外培训作业,并且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既包括课堂教学上的作业,也包括课堂教学外的作业,也就是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重要来源,也是作业设计和管理的重点内容,我们日常所说的作业就是指课后作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作业的育人功能?“双减”政策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要求对作业进行部署,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体现了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负减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既要学好,也要学会,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听会了不等于学会了,既要有学,又需要适当的练习和实践,要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业就是重要的巩固和检测手段。二是作业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也不等于学会了,通过作业可以有效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能够反映出哪些内容学生学会了,哪些还没有学会,还需要加强和巩固,这样就能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作业有利于学校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在现实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布置作业往往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从学校层面对作业进行管理的还比较少。《意见》将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作业管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开展科学评价,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这就从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高度认识作业管理,有利于作业统筹管理,有利于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

二、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

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进行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的质量是作业是否成为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作业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往往有以下原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通过作业来弥补,造成作业随意性较大;从学校到年级组、教研组对作业缺乏有效的管理统筹,导致作业数量过多;作业质量不高,以数量代替质量,作业难度偏大;作业类型单一,个性化、针对性不足;教师对学生作业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有些教师将作业作为对学生进行处罚的手段。这些原因都需要从育人的高度加以解决,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

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需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作业设计。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要求及实施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依据。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依据课程标准,不能超过国家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要通过作业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练和考试的一致,教学评一致。二是要创新作业的类型和方式,提高多样化和针对性。作业有学校和教师选编作业、改编作业和自主创编的作业。学校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在类型上既要有书面作业,又要有非书面作业,包括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阅读活动、职业体验、创意制作等。通过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进行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评价分层,既有基础性作业,又能增加作业的弹性、灵活性,充分体现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附属外国语学校的中学综合组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机制,将学生分为十种类型,包括活而有序型、活而无序型、仔细严谨型、不求甚解型、凌乱无章型、故步自封型、傲慢自大型、好大喜功型、懒惰怕苦型、逆反厌学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专业设计和指导,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通过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和高阶思维。通过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要注重发挥作业积极育人功能。教师不要布置机械、无效的作业,更不能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四是学校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将其列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加强教师之间、学科组之间和年级组之间作业设计的联系。

三、加强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作业设计完成之后,就要由具体的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作业与设计作业在很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同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要注意作业布置类型的多样性;二是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布置作业,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三是注重作业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特别是班级和学生的差异;四是统筹考虑学生各门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时间,努力让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五是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作业要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但现在很多的作业都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特别是利用微信等形式布置作业,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

作业实现育人功能,既需要教师高质量地设计,也需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首先是作业指导。《意见》将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适应了“双减”政策的需要。之前学生主要在放学回家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双减”政策下实行课后托管服务,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进行作业指导。指导的形式可以是共性问题的指导,也可以是个性化问题的指导,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通过辅导进行帮扶。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其次是作业反馈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还要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没有反馈就不能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针对一些学校的教师经常让学生自批自改,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现象,《意见》提出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也不能只写优良中差等级,再写上批改日期就算完成批改。教师在批改中要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规范批改,正确使用评语。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可以采取集体讲评,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讲解,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只有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反馈,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功能。

四、完善学校对作业的管理

健全作业的管理机制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创新,它从制度层面对作业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督导部门、教育机构等多方合力。学校是作业管理的主体,要履行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完善学校的作业管理办法。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完善管理细则,明确学校、年级、班级以及任课教师的具体工作要求。二是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每学期初对学生作业进行规划,加强年级组、备课组和学科组的统筹协调,确立各科作业的比例结构。通过统筹管理形成高质量校本化作业体系,建立校本化优质作业资源库。三是建立校内公示制度,定期对学生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和作业内容构成等情况进行公示。四是建立作业质量评价机制。在学校层面、年级层面和班级层面对作业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不断改进作业设计和管理。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强校内的作业考核评价,把教师的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专业发展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通过建立校内的作业支持系统有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学校从作业管理、作业指导、作业编制等方面形成了包括理念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四个部分的,基于学校特征、运行有效的作业支持系统。通过建立作业统筹制、作业设计制、作业公示制、作业辅导批改制、检查反馈制、考核评价制,实施全过程管理。通过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形成了作业编制、作业公示、作业布置、作业评价与反思、作业分享、作业归档的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化的作业管理流程,确保了作业支持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五、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作业都是由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而这些作业往往是通过选编、改编或者创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题目的类型、难度、学生的完成时间等因素,布置之后还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反馈评价,因此教师的作业能力是影响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作业能力包括作业设计能力、指导能力和评价反馈能力。对于教师的作业指导能力和评价反馈能力人们都比较了解,也都比较认同,在前面也已经进行了讨论。

作业设计能力是教师关键的能力,也是教师能力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作业设计能力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在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形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一是提高教师对作业的认识。教师需要对作业的功能和价值有清晰的认识,从育人的高度认识作业,才能增强作业意识,有效克服“就作业论作业”的不足,从而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作业、设计作业。二是提升教师的作业研究意识。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加强作业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要求,做到作业设计有科学的依据。三是加强作业各个要素和环节的设计。包括作业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质量评价设计。要努力做到既有基础性要求,又有个性化要求。四是将作业设计列入学校校本教研的重点。教师在参与学科组、年级组和备课组的研讨中不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实现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五是通过开展优秀作业的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展示交流能给教师更大的平台,有评选展示就有竞争和考核,教师不但要自己能设计、设计好,还需要形成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才能在评选中进行展示交流,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增强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的动力。六是将作业设计列入教师培训的内容,通过培训给教师提供科学的作业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典型经验,如教育学、心理學、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关于作业与学生成长的相关研究等。总之,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才能有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也才能实现作业育人的功能。

注:本文为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JKSWT192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布置双减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特别号都有了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