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玲,高 丽,杨丽娜,刘国良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学教研室,郑州 451191)
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指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网络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优势相互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教学模式,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1]。由于该模式对师生教与学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开展中往往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比如以“知识拆分”为主导思想所产生的碎片化资源,易导致学生对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完整[2],线上与线下结合松散,致使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未能发生本质改进[3]。整合思维是在面对相互冲突甚至对立的模式时进行建设性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4]。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内在机制的一门学科,基于整合思维面向高职医学生开展生理学混合式教学探索,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资源与在线课设计水平,促进学生树立整体生命观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整合思维下的教学原则调整 整合思维是通过对更深层因素的洞悉探索,勾勒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目的是把问题作为整体一部分放在大背景下考量,以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5]。结合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和高职医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混合式教学中特提炼并制定出如下四个教学原则:①“首尾相连”的原则,即任何问题或资源的发布必须相互衔接,互为铺垫。②“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在知识点和任务的呈现上要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③“机能引领”的原则,即在作业任务的制定上,要以机能机制的理解为核心,并与高职医学生的《生理学》教学目标紧密契合。④“网络融合”的原则,即充分利用智能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生为本,与生理学知识、技能提升相结合、相服务。
1.2 整合思维驱动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改进 在以上整合思维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对高职生理学混合教学模式做如下改进(见图1):线上教学在资源的布局上突出有“导”有“结”,思考有“前”有“后”;线下理论课教学依托线上教学课前反馈进行有效导入、核心讲解,利用平台手机端APP中的活动功能进行课中师生互动、讨论,课后作业任务布置后学生再进入平台思考完成;线下实验课教学前,学生通过平台完成实验预习,实验课上,观看完示教、小组操作完毕后,再将报告作业、实验过程照片提交至课程平台。上述模式通过基于课程平台的线上与线下充分融合与循环,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痕迹的全程记录和综合评定。
图1 整合思维驱动下的《生理学》混合教学模式示意图
2.1 网上教学
2.1.1 课前与课后思考题的布置 思考题一般是在课程某部分知识学习后给予的问题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巩固反思。传统的思考题一般是在课后出现,但是从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和综合思维的角度出发,课前思考题的布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其难度也要与课后有所区分,同时要引起初学者的兴趣,注重趣味性与可读性。比如,在讲述“血型鉴定”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前思考题:①你输过血吗?知道自己的血型是如何测出来的吗?②在临床上,你知道如何输血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吗?在正式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可以给学生进一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相信同学们都看过电视剧《甄嬛传》中“滴血验亲”的片段,请大家结合学习过的血型鉴定原理,讨论一下“滴血验亲是否”靠谱?这样的讨论既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也促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1.2 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发展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6],其不仅对于生理学中复杂机制的综合理解具有很好地帮助,而且还是彰显课程章节知识点逻辑关系的有效方式(或称之为在线课程“碎片资源”的“活地图”)。然而受传统精品课程资源的惯性束缚,许多课程忽略了这项资源的挖掘和积累。本研究所在课程团队讲师通过比较,选择了比较符合自身需求的MindMaster在线工具,对每章节课程教学内容均进行了思维导图的设计和美化,并对某个完整的系统机制亦做了思维导图的设计,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控和理解。
2.1.3 微视频的拓展 微视频是在线课程的核心资源,一般是依据课程拆分的知识点来构建和录制。但是从整合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孤立散在的微视频并不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构建,尽管有线下课堂讲解和试题作业的巩固,但是从个性化的学习角度来考虑,仍是欠缺一些能够启发或联系多个知识点学习的视频资源,比如章节“导学视频”和“串讲视频”。在课程建设中,主讲教师及时对这一空缺资源进行了补充。另外,生理学的实验课是线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往往因为部分学生提前预习不充分,学生多、观看示教效果差等原因,影响了实验课的探究效果,这种情况下,教研团队教师合作拍摄了具有典型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生理学“实验微视频”,并根据教学进度发布在网络平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2.1.4 文档资料的拓展 文档是在线课常见的辅助性学习资源,与视频相比较,其具有详实、系统等特点,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十分抽象的知识点),在内容的呈现上,文档资料较视频具有更好的表达优势。因此在对文字资料的建设上,必须足够的用心才能使课程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在整合思维角度的分析下,课程团队对文档资料做了新的补充和完善:①增加了基于生理角度的临床案例分析,并附加了思考题。②增加了相关章节生理学名人实验典故。③结合某些章节,寻找并挖掘特色资源,如“神经系统”部分增加了“生理心理学”有趣研究,运动系统部分增加了“运动生理学”有趣研究。
2.2 线下教学
2.2.1 做好课前与课后反馈的充分利用与衔接 在整合思维指导下,线上与线下应互为一体,相互依托。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的教学中仅重视课后反馈,忽略了课前反馈对线下教学的指导作用。基于此考虑,课题组教师特别在课程平台中从原有题库精简提炼出了难度系数较低的预习试题供学生课前自主练习,同时在传统教案中增加了课前反馈与课后反馈两个栏目,用于日常教学的参考与分析。对于生理学中机制复杂、理解难度大、相对较为抽象的知识,比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动脉血压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等内容,亦重点放在线下课堂通过讲解进行。网络平台则主要通过形象的动画视频、机制思维导图和深入浅出的微课视频来进行辅助呈现,进一步课后帮助学生理解。
2.2.2 课堂师生互动方案的设计与准备 活动是线下课堂高效开展的催化剂。在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完善的今天,许多课程平台通过APP,依托手机操作,也不断增加和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如头脑风暴、投票、选人、抢答、分组任务等),这给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教学选择。不同的章节,活动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为促进线下混合式教学水平的提升,课程团队教师依据不同章节的特点,在平台当中,创建了多样的活动方案。比如在大班讲授“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这部分内容时,为吸引课堂学生的注意,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投票”功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人体调节方式,让每位同学进行选择,根据错误比例进行现场分析;也可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用手机分享临床中见到的某种“调节失衡”例子,此时往往可调动班级整体学习情绪和氛围。通过常规型的课堂互动开展,教师还可整理出一套可以共享协作的生理学课堂活动方案资源库,集中分享每位教师的活动感受与应用经验,便于其他教师取长补短。线下课中“核心讲解”与“课堂活动”互为递进,学生课堂活动痕迹依托平台进行过程化记录和成绩统计。
2.2.3 线下实验课混合式开展 实验课是线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改变既往学生预习不充分,学生多、观看示教效果差等现状,课程教师合作拍摄了具有典型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生理学实验“示教微视频”,并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配合一定思考题,供学生实验课前完成,与实验报告一道,计入过程化考核。这种实验课的混合式教学,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效果尤为明显,能够大大提升实验课的开课效能。
3.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137人,对照班102人。实验班与对照组开课前对两班学生进行统一的生理学相关基础知识测评成绩比较[(74.4±3.1)分vs(73.5±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5,P=0.025)。
3.2 方法 依托蓝墨云班课(MosoTeach)布置教学资源,选取《生理学》中“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进行评价。实验班采取上述综合思维驱动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和改进策略,对照班采取普通“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仅提供资源和课后作业)”的混合教学模式。两班级授课教师为同一人。经过2周课程任务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统一的章节测试和问卷满意度调查。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两种不同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满意度和综合成绩比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混合式教学在国家“互联网+”的理念背景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成为新时期打造“金课”的一种重要手段。混合式教学能否持续改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7]。根据高职医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校期间的生理学混合式教学还是应以“线下为主”、师生“交互协作”的方式进行[8]。为防止以“微课”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学习资源的干扰,促进学生对整体生理机能的认知,充分发挥线上优势和辅助的功能,笔者所属课程团队在教学设计上,积极从整合思维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了“首尾相连”“循序渐进”“机能引领”和“网络融合”的教学四原则,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了再梳理、再完善,增加了原创、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与案例,经效果对比发现,实验班学生在综合成绩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班,说明整合性思维模式在促进混合式教学的改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然而,混合式教学毕竟是网络催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除了需要体制的顺应配套外,其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能力储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在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整合思维的训练,以及共享、建构的理念引导等方面,均为后续需要不断加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