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 开展经典诗词诵读的实践

2021-12-09 05:50王斌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纪念日诵读实践策略

王斌山

[摘 要]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承载着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节气、风俗习惯等文化内容,浓缩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形成过程。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不仅是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好形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美好心灵的好路径。其实践策略:一是圈定诵读内容,融合历史现实;二是抓住诵读重点,理顺学习思路;三是进行方法指导,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经典诗词;诵读;实践策略

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承载着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节气、风俗习惯等文化内容,浓缩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形成过程。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不仅是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好形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美好心灵的好路径。

一、圈定诵读内容,融合历史现实

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首先需要选择诵读内容。诵读内容如何选定?按照中国传统中主要的节庆纪念日来选定。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中有特色各异的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就是要依托这些节日,选择以这些节日为内容的经典诗词进行诵读。例如,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传承时间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据《盘古王表》记载,人们在上古时期就在年头岁尾举行祭神祭祖活动,形成了大年初一的挂年画、贴窗花、放鞭炮、拜年等习俗。经典诗词中王安石的《元日》就写这一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又叫元夕、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以热烈喜庆的观灯活动为主。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就写元夕观灯的情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壺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大寒食等,是古人根据天象物候、四季循环确定出的节气,习俗有郊外踏青、扫墓祭祖等。杜牧所写的《清明》就很有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融入纪念屈原的文化内容,习俗有吃粽子、插艾枝等。张耒的《和端午》纪念的就是屈原:“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其他有名的,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七夕节(乞巧节、七巧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中秋节(秋节、仲秋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重阳节(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以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为节点,选择历代名人名作,举行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专节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实生活的比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体验现实,就能达到设定的活动目标。

二、抓住诵读重点,理顺学习思路

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既要抓住诵读的重点,又需理顺学习的思路。经典诗词和现代诗歌不同,它是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无论是词还是曲,都以简短、生动、整饬的形式表现着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其特点就是诵读中需要把握的重点:一是抒情性强,无论咏物还是写景,写人还是叙事,经典诗词都以含蓄或直白的方式抒发情感;二是艺术性强,经典诗词往往通过意象的创造和意境的营造表达思想感情,或情景交融,或物我不分,在主客观的融合中突破和超越具体意象,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体味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思考和领悟诗中寄寓的情感思想;三是经典诗词语言凝练、含蓄、韵律感强,富于音乐美。诵读中,抓住这些特点,就可理顺学习的思路:一是从内容上感知经典诗词中的所写(人、事、物、景、理);二是从主题上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或态度;三是从艺术上品味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写作特色等。如此一来,诵读重点明确了,学习思路理顺了,学习过程也就清晰了,教师和学生的诵读步调也就一致了。

三、进行方法指导,提高教育实效

(一)以民俗风情为突破口,轻松理解经典诗词内容

涉及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的古代经典诗词往往与民俗风情息息相关,为此,在内容的把握上,就要指导学生以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中所写的民俗风情为突破口,抓住经典诗词中所写的节日内容来诵读、理解诗歌。例如,王安石创作的《元日》,第一句就写过年时家家户户燃爆竹、放鞭炮这一辞旧迎新的春节习俗,第四句还写人们用“桃符”避灾免难、求得平安的春节习俗,整体上写的是过年时的喜庆情景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这样,通过抓住节日习俗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这类诗词就轻松、容易多了。再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要理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所写的内容,借助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就容易多了。被困居异乡的苏轼,在清明节这一天,可以重燃“新火”了(在古代,寒食节之后两日便是清明节,而寒食节又称为禁烟节、冷节,因为在寒食期间要禁烟禁火,只吃冷食,所以寒食之后的清明节便可以重燃“新火”),显然这是作者的自我宽慰之语——与其徒劳于思乡,不如燃起“新火”来品“新茶”,这样,后面一句“诗酒趁年华”也就好理解了——好诗好酒不应辜负这大好年华,以此表现作者在清明节思乡中的豪放之情。

(二)以节日情感为联系点,体会感受经典诗词情思

古典诗词无论写什么内容,都为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服务。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诵读经典诗词,还要由诗词中的所写内容体会、感受作者直接或间接抒发的情感与思想。如何体会、感受?联系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特有的节日情感来体会、感受。像元宵节,往往会在观灯中抒写男女爱恋之情,以此为联系点诵读诗词,作者在诗词中所表现的情感思想就容易被体会、感受出来。例如,欧阳修写元宵节的诗《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时间节点是去年元夜、地点在“花市”,场景为“灯如昼”,人呢,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在“今年”,同样在元夜,“月与灯”依旧,但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联系元宵节特有的灯下情,就能很容易体会到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去年的元夕作者和情人在月下约会,而今年的这个时候情人却已不在身边,过去的甜蜜与现在的伤感进行两相对比,诗人所表达的感伤、孤独之情就跃然纸上。像中秋节,其节日情感也比较独特。一般由十五的月圆之夜,人们都想到的是亲人的团聚以及饮酒赏月的情景。联系中秋节独特的节日情感,体会、感受作者借月圆之兆寄托、表达的思乡怀亲之情,也就比较容易。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月的圆想到与亲人的相隔万里,只不过,作者属豪放派词人,他在本应伤感之中,却表达了比较豪放的情感——但愿世间的人都可以平安健康,长长久久。

(三)以节日文化为传承点,体会感受经典诗词魅力

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诵读经典诗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经典诗词中的中华精神,体会、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家国盛衰的忧思、艺术创作的独特等。像端午节,往往寄寓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情怀。通过节日的特定氛围,学生入诗入境,体会渗透其间的文化精神,就能受到独具特色的教育。例如,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由端午节特有的文化内涵,提出一个问题,“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体会、感受诗中渗透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就较为独特。

总之,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诵读经典诗词,对于融合历史与现实、理顺学习思路、教给学生方法、提高教育实效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依托中国传统节庆纪念日,积极开展经典诗句诵读活动,为开拓诗意语文课堂、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传承节日文化、汲取精神营养、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起到独特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辉.摭谈经典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2).

[2]宋思涛.依托节庆纪念日,打造"情感式"思政教育新模式[J].青春岁月, 2018(4).

[3]张钰.依托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诵读实践活动的研究[J].教师, 2018(3).

[4]周平,高文苔.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1(1).

[5]吕红光.传统诗文课程与诵读竞赛融合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 2020(7).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纪念日诵读实践策略
My Thank You Year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月历
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