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俞兆兵
摘 要:足球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但就当前初中足球教学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地的初中体育教师加以适当改进,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良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先对体育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对足球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并结合教学实例细致分析了优化足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足球教学;初中体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1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86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各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足球教学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进一步优化足球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体育核心素养概述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介绍,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水平和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体育行为是指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目的的手段,满足本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某种需求。这里不单单涉及学生的运动行为,还涉及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宣传等多种不同形式,是很有意义的活动,能够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当中,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技能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导和自身的理解,将已经掌握了的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应用到实际训练当中,使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体育水平则指学生的健康水平及运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生因家庭环境、生活水平、体育兴趣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综合体质不断获得提升。而体育意识则指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运动实践和体验中,逐渐形成对运动和健康的正确观念,从而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树立健康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的意识。
二、当前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2014年国家倡导“校园足球”运动以来,足球教学日益受到众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重视,成为很多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初中学校在体育足球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面临着“校园足球”发展的困境。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重视足球教学
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但是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的升学率仍是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一旦在校园中全面推行足球教学,必然要增加体育课的教学课时,同时导致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课时减少。因此,部分初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有意降低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发生语文、数学等主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
(二)运动安全问题较多
众所周知,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学生因为不重视热身运动,加之在运动中经常遭遇对手犯规以及体能消耗太大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这导致部分家长对足球运动存在抵触心理,而部分学校为了减少学生运动受伤的情况,有意识地减少了体育课的教学课时,降低了体育运动的难度,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
(三)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足球运动对于运动配套设施的要求较高,需要拥有足够大的教学场地,并且需要在场地内铺设人造草皮。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倡导“校园足球”运动,投入了大笔的教学经费,很多初中学校也都规划了足球场地,并铺设了人造草皮,但仍有部分学校因为种种因素,对足球教学的配套设施缺乏维护,导致这些配套设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球门生锈、球门没有挂网、场地内画线模糊以及人造草皮坑坑洼洼等现象,影响到了学生的足球训练。
(四)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一些学校还存在着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下,部分初中学校片面追求足球教学的成绩,只精选了部分对足球运动有天赋的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开展所谓的“精英训练”,将足球教学资源都投注到这些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足球教学需求,从而影响到了足球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优化足球教学模式、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针对传统足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初中体育教师要想在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还必须不断优化足球教学模式,逐渐完善足球教学体系及训练方式。
(一)转变足球教学理念
针对当前部分初中学校不重视足球教学的问题,相关学校应及时转变足球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足球教学的宣传工作,将足球运动中蕴含的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气神传递出来,从而逐渐形成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此外,各地教育部门还要鼓励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的发展中来,不断推进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构建高效体育足球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保障學生足球运动安全
针对当前学生经常在足球运动中受伤的问题,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从而为构建高效足球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供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擦伤、扭伤等情况,配备完善的医疗包,并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急救常识。在开展足球教学和训练之前,教师必须认真检查相关配套设施和器械是否安全、牢固,并引导学生做好热身准备;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细心照看,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从而有效保障学生的足球运动安全。
(三)完善足球教学配套设施
针对当前部分学校运动场地不够以及配套设施、器材不足等问题,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足球教学配套设施,从而进一步优化校园足球的运动环境,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供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拓展足球运动场地,或者运用“分组变换”的形式,解决足球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对于足球运动的配套设施,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采购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并做好这些设备、器材的定期保养,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足球运动设施,满足他们对于足球运动训练的需求,并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热情,进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四)明确足球教学目标
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还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核心素养教学思想着重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初中足球课程教学的实施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足球教学体系,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让学生在足球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足球学习和训练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进而在训练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使其树立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不断提升其体育核心素养。
(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且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了更好地利用足球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足球和参与训练的兴趣。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足球比赛的视频,或者是播放课件,利用慢放设置让学生掌握某种足球技巧,如“牛尾巴”“踩单车”“马赛回旋”“克鲁伊夫转身”等,这些方式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利于游戏教学法,在教授学生基本的足球技能后,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熟悉基本的足球运动技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且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提高足球教学的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六)开展多样化的足球活动
足球是一项多人参与的竞技性运动,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拥有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意识等。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这些扎实的体育核心素养,还必须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足球竞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团队意识,养成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增强他们的爆发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定期组织年级联赛、校级联赛及校际联赛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足球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面对当前部分初中学校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大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足球教学模式,创新足球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倩.初中体育教学中足球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30).
[2]陈广海.体育训练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29).
[3]潘晓男.小组合作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研讨[J].体育风尚,2019(10).
[4]詹小胜.对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以高中足球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7(25).
[责任编辑 康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