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起功
摘 要: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改变,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物理问题,使学习更具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文章分析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理课堂;初中;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4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包括研究物理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物理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等。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并有规律、有方向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通过问题量的积累,形成质的突破。
一、营造情境,确立任务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地通过物理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并为学生确立学习任务目标,让学生在相应的物理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教学应在导课环节将学习任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对问题有创新的看法,鼓励学生将表达自身的想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教师也应根据上述设置的问题,通过实验实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还应对比与学习理论知识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可以自行搜集实验素材,并依据物理理论知识,结合物理实验方法对实验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实验操作,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将在学习和实验这一物理问题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进行文字描述,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也可以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教师出示的物理问题进行梳理,以巩固认知,提升质量。
二、合作学习,明确分工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物理问题大都设置批量任务,以此为学生构建体系化的物理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批量物理任务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让学生开展物理任务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根据各小组学习状况为学生布置差异化的学习任务,以适应不同组别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凸显分组任务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在小组中教师也应通过民主的方式对组内成员的职责进行定位,尽量做到让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的责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责任意识,也便于任务教学模式在小组内的开展。教师可以以一个教学主题为依据,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模式,在问题基本理论统一的情况下,以难易有别的模式为学生展示物理问题,使不同组别的学生可以在自身层面理解物理问题。教师还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在组内完成自己的责任,小组内的学生将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整合,并对任务进行共同梳理,确保问题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不同组别的发言员将本组别的物理任务完成过程及结果进行公示,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总结,分别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引导,以从根本层面解决不同组别学生存在的物理问题,达到通过差异化任务驱动对不同组别学生进行分层提高的教学目的,也能在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凸显任务驱动的教学价值。
三、完善形式,提高效率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思维也较为活跃,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任务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驱动力[2]。由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原理是通过问题和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对问题的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引导的教学优势,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物理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及观察现實生活等方式,对物理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并对这一物理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理解深度,也可以鼓励学生就问题的根源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便于在后续环节对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此外,教师也应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更加具体、完整,有效促进学生解决已经设置的预习问题。在进入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在课堂学习环节自主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在构建主义模式下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学习的体系化空间。在学生自主提问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经验,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解决自主提出的物理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突破后,教师也应为学生提出更具难度的物理问题,鼓励学生挑战新任务,让学生形成连续思维的物理知识学习模式,进而养成良好的物理知识学习习惯,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构建体系化的物理知识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丰富任务,提升品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率,需要改变传统层面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物理任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学习物理知识,理解物理概念,达到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物理问题,并通过竞赛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自动自觉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维意识,增加思维活性,使学生的物理创新和探究能力得以双重提升。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若干个物理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任务发送给学生,学生自主领取问题,最少三个问题。学生自主完成领取的任务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发送给教师。教师将所有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评,评选出完成数量最多、完成效果最好的学生,并让这部分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以达到学习环节互帮互助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让这部分物理学习能手为其他学生拟制物理问题,因为学生之间的思维模式相近,学优生的问题设置思路会更贴近学生,便于学生分析和理解。在设置好问题后,学生可以作答,并由拟制问题的学优生进行考查,再根据学生完成问题的情况制订相应的修正计划,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完善性和系统性。此外,教师也应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拔高”的物理问题,让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突破,凸显任务驱动模式在物理教学环节的运用价值。
五、重点启发,培养意识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引导,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设置的问题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凸显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价值。教师可以以某一主题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为学生拟制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整篇物理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学习,逐步找出这一物理问题的重点内容,并为学生布置重点问题思考内容,启发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归类总结学过的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使重点物理问题能够连点成面,组成体系化的物理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清晰而完整地学习物理知识,理解物理重点问题。在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及物理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通过运用得到有效突破,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自主高效的情境下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核心素养。
六、实验驱动,巩固理解
学习物理与物理实验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验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更加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3]。同时,物理实验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任务驱动性的物理实验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物理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物理现象及其产生过程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以及物理感知能力。同时,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物理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固定思维能力得到突破。学生在完成实验后,也可以再次领取实验任务,以构建实验学习体系,使学生能够对实验内容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构建主义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通过实验任务驱动,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学习过的物理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巩固认知内容,梳理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使自身的物理知識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得到质的突破。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后,可以对实验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取得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明确物理知识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任务驱动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对物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整体性认知,也可以确保学生提供物理创新意识,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肖永琴.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7):49.
[2]朱玉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6.
[3]张玉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144.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