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其寿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实现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影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阻碍。文章从问题出发,结合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4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我国教育部门陆续推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指导教育信息化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很有必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自新课改实施和推行以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收获教学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教学问题。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技术与课程之间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对此,如何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如何为学生打造更加智慧、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课堂中的应用,对新时期课堂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丰富课程内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信息化课堂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有效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一,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虽然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但在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的问题依然十分明显。例如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只见技术,不见学生”,热衷于强调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优势,忽视学生对技术的接受程度;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压缩学生自主运用技术展开学习的空间,导致信息化教学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现。
第二,教学课件的设计质量有待提升。教学课件是信息化教学中重要的课堂资源,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需要具备制作课件的能力,以保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一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尚未契合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课件制作效果远没有达到信息技術与教学课程相融合的目的。例如课件形式单调,主要对传统课堂的简单录制,缺乏与学生互动沟通的途径;课件内容空洞,无法达到智慧课堂的交互学习要求,导致小学生依旧陷入在灌输式的学习环境之中,难以达到信息化教学应有的效果。
第三,课堂互动沟通效果有待改善。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课堂中各种要素之间的交互沟通更加复杂多元。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注重人机交互,利用教育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任务,重点引导学生的线上操作,而忽视课堂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交互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偏离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
第四,数学课堂的拓展实践效果不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等。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多数教师更多的依然是将目光局限在传统课堂之内,对学生在虚拟课堂中学习缺乏必要的过程引导,导致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影响了技术与课程的教学融合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强调技术的运用、资源的引入,更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过程的融合,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结合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第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建构信息化课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互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主体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深入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态度,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生需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课堂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契合度。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依托移动智能等技术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技术的辅助下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充满童趣的动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利用智能终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平均分的过程之中,在独立思考中完善分配过程,深化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吸引那些游离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化数学课堂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加强教学课件的研究与设计,夯实信息化课堂教学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升课件制作能力,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科学有效的载体。在制作小学数学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需求。数学知识抽象而枯燥,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学知识的这一缺点,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视频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小学生所青睐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以提高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应注重知识讲解与学生理解的同步进行。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决不能“旧瓶装新酒”,而是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相较于传统的课堂资源,课件对知识的呈现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这时教师更应该注重课件内容的安排,根据当前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制作短小精悍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适当的讲解中完成自主理解,从而提高课件的运用效率。
第三,开展交互式教学,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动态课堂。交互教学不仅在于人机互动,也包含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在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构建中,教师可以依托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交互情景,引导各种元素实现多维度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希沃白板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设计交互式教学。例如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呈现A、B班学生某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单,并要求学生通过操作依次在白板中呈现这两个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然后给出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并利用最终的结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结合白板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计算平均数以及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分析对比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的优劣。在互动讨论中,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发展,利用白板功能,对计算过程进行回顾,进而完成合作探究学习。最后,教师利用希沃助手,与学生展开更加便捷的互动。教师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白板进一步呈现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回顾、经历探究过程,然后利用白板完成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依托技术手段为学生、教师以及移动终端之间提供了交互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在更加活跃、生动的氛围中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课堂拓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统课堂的优化与设计,还应注重课堂的拓展,强调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的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小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探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设置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下登录学习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思路;此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古代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整理、收集古人所形成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平台,师生通过虚拟课堂进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的潜力,确保在学生的参与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转变学习思维。虽然目前课堂上仍然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在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学课件质量不高,课堂互动沟通以及课堂拓展实践效果不佳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建构,设计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课堂交互过程,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样才能逐渐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学信息化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葛福娟.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17).
[2]鲜永太.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10).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