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兰
【摘 要】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呵护,幼儿教育的质量也是备受关注,所以,教师要致力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要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要不断变换游戏模式,丰富游戏教学内容,拓展游戏范围,同时还要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将自然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此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自然材料;生活情境;游戏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教学,幼儿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幼儿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生活情境游戏是当前最被认可的一种幼儿教育方式,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游戏教学,是幼儿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回归,使幼儿游戏的内容与生活更加贴近,游戏的材料来源于自然,游戏的内容也来自生活,使幼儿更加熟悉大自然、贴近大自然,感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
幼儿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游戏教学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幼儿教育比较趋于小学教学,加之社会竞争的激烈,在极大的生活压力下,许多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进入小学前就给幼儿增加知识方面的难度,对于幼儿的游戏教学也存在一定的误解,不愿意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开展游戏活动,这就导致游戏教学没办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就谈不上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情境游戏教学。再加上教师的游戏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时,全程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使幼儿渐渐失去了自主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忽略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他们的天性受到了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缺乏了主观能动性。最后,由于幼儿游戏教学方面的内容过少,教师只是把游戏作为活跃课堂教学的工具,其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活和自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游戏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把游戏看作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种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寓教于乐的真正意义。
二、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生活情境游戏的途径
1.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从“自然材料”这个词中就可以看出,它就是来自大自然中的材料,花朵、叶子、种子、沙子、石子等这些都可以被称为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所使用的自然材料,要保证其无毒无害、安全卫生,同时,这些材料应当便于收集,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自然材料具有利用价值,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携带和操作,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进行一次亲子踏青活动,到大自然中进行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都可以从大自然中寻找。如,家长可以利用野外的泥土和孩子一起做工艺品,可以和孩子比赛捏泥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小坦克,这种自由、和谐并伴有浓浓的爱的游戏活动,能够使幼儿更加投入。通过艺术品的制作,不仅让幼儿对美术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也加深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亲密值。另外,教师组织家长到平坦的草地上进行亲子游戏活动,比如说,玩经典的、最适合家庭的“两人三足”的游戏,以此来体现各个家庭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同时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更能增加趣味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各个家庭进行写生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有东西可以画,同时家长也要帮助幼儿一起作画,并能在作画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内心所想。
2.加强自然材料开发,开展趣味性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游戏是最为基本的活动内容,能够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借助区域游戏活动,能够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幼儿的教育效果。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创设的环境越开放、灵活,对幼儿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就活动形式而言,游戏活动要因人而异,能够进行差异化的调整;就活动内容来说,游戏内容需要考虑幼儿特點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游戏活动中,注重自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使游戏内容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生活情境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将树枝、树叶作为主要的活动材料,开展具有特色的游戏活动。
大(一)班,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幼儿的知识获取特点,除了上述树枝、树叶,教师又新增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废旧材料——纸板,让幼儿利用纸板自由创造。幼儿利用树叶、树枝和纸板,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相应的涂鸦和美术创作,丰富了游戏活动的样式。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和自然材料亲密接触,提升了幼儿的情感和认知能力,锻炼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大(二)班,教师引入了石头、纸浆等特色材料,借助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发掘石头的价值,丰富幼儿利用石头和纸浆开展游戏的经验,结合相应的辅助材料,颜料、彩纸、绳子、彩带、彩泥、托盘等,锻炼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
大(三)班,教师引入蔬菜、毛线等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制作活动。幼儿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颜色和形态,使用剪、切、拼、接的方式,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加强活动指导,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传授一些制作方法和技巧,激发幼儿自由制作的欲望,体会物品制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幼儿可以利用黄瓜、小南瓜制作小青蛙,使用土豆和番茄制作小乌龟等,还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更多的事物,如苹果瓢虫、番茄小兔、香蕉章鱼以及花菜小羊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创作,还可以利用毛线、鞋盒等进行编织,利用吸管和纸盘等材料制作手链等。
结合各个班级的情况,引入不同的自然材料,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游戏活动,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保证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参与游戏活动中。
3.探索自然材料的运用,让游戏回归生活
教师要和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材料在游戏中的运用,对于以往的观念和看法要进行積极转变。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根据田野课程主题,丰富游戏环境,使游戏活动回归生活。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注重开放性理念,以个别游戏为前提,结合田园课程背景,构建相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观察,自由选择材料,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和同伴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实现游戏的开发以及自然材料的选用,使游戏环境更加真实,增强幼儿的自我存在感,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想要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进步,除了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外,还要在游戏规则上更加开放,考虑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区域游戏中,材料是活动的重要内容,材料准备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准备不同的材料。教师要考虑幼儿的能力以及兴趣,做好活动材料的调整,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求。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在区域活动中,以游戏作为基础,结合“田野课程”的主题背景,构建开放、自由的区域游戏环境,让幼儿主动观察,自由选择材料,针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幼儿和教师共同创设游戏环境,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对游戏和材料进行开发利用,通过这样生活化游戏情境的构建,保证幼儿活动开展的效果。
4.丰富材料收集方式,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幼儿园活动中,利用自然材料构建生活情境游戏,应当注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自然材料,为生活游戏情境构建做好充分准备。自然材料主要由幼儿、家长、教师以及园部收集,其中幼儿和家长收集的自然材料比较多,丰富的自然材料有利于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和家长的全程参与,能够助力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在秋季,幼儿散步时发现校园的树木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树叶从绿色变成黄色,地上也有很多树叶。于是,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捡树叶活动,以树叶作为材料开展生活游戏。在组织幼儿利用树叶印画的游戏中,要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树叶形状,如枫叶、梧桐叶、银杏叶等。之后,让幼儿和家长在小区附近搜集更多的树叶,认识更多不同类型的树木。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自然材料的收集,如宴会上的贝壳材料,既统一又环保,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教师在生活中应当注意观察和收集自然材料,如石子、花瓣、种子以及树叶等,向幼儿进行展示,以此影响幼儿家长,让大家一起进行自然材料收集,为游戏活动开展做好准备,实现游戏活动的多样化。从幼儿园层面来说,幼儿园可以和周围企业或者单位进行联系,通过爱心捐赠的方式,收集相应规格的纸盒、纸箱,也可以和社会的志愿者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收集相应的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生活情境游戏中,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自然材料,能够丰富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在自然材料收集中,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收集能力,通过整个游戏过程,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生活情境游戏教学,能够使幼儿走进自然,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作为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和引导,让幼儿自主发现和寻找游戏材料,培养幼儿自然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借助大自然的天然游戏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操作,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过于集体化的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燕芬.自然材料在农村幼儿园美工区中的运用研究——以某市H幼儿园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9:67.
[2]田宝英.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71.
[3]戴丽敏.幼儿园自然材料开发与利用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05):18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