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青
摘 要:责任关怀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学生对于这种理念的学习,成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各大产业人才要求的提升,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也应作出调整,创建全新的模式和体系,提升责任关怀教育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生的从业素养,实现两者的深入融合价值。因此,本文以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讨,以期为培育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责任关怀理念;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2-0-04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展开合作,通过企业的发展计划,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不但是高校办好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优化内部结构的主要途径。校企合作要多方面进行融合,以学生学习责任关怀理论为导入点,使学生了解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并形成职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高校作为育人主体,更应该主动参与企业活动,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
一、责任关怀理念的含义概述
(一)含义
责任关怀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内容。其主要内涵是企业自主改善当前环境质量,使存在工业活动的企业能够有着健康安全发展的意识,在社会中收获更多的效益,并树立更加鲜明的企业形象。在责任关怀理念的呼吁下,各大化工企业立下承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健康、安全的环境,并通过对其相关行为的评估和监督,企业各类关怀行为被人们重视和关注,赢得大众对企业的认可。在推行责任关怀理念的几十年间,几乎所有从事与生态环境相关,以及有着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都将这种理念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不但为各大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也获得一定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推广责任关怀理念企业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在大众、社会、同行中树立的良好形象推动企业稳步运行。与此同时,这种理念的实施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层面,企业借助网络展开的信息分享,可扩大监督范围,使企业自身参与的生产活动更加安全,也获得大众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实现整体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原则
责任关怀理念的实施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不断进行內涵建设,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生产水平,加强各类活动对健康安全的行动意识,避免因为自身的发展对合作者和外部环境造成损伤。二是借助网络共享服务,及时向社会和大众传达自身的发展情况,报告行动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三是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展开合作,探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这样不但能促进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还能使社会领域形成责任关怀的氛围。面对企业奉行的责任关怀理念,在企业和高校合作发展中开展责任关怀相关的课程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工学结合”的指导下,将责任关怀内容植入教学,有利于构建沉浸式学习氛围,突破原有课程中关于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局限,使责任关怀的引入更具深度和广度。
二、以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一)责任关怀理念践行对学校方面提出的要求
高校和企业合作育人中,高校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面对责任关怀理念对高校培育具备责任意识人才的要求,应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不断优化合作育人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具体而言,高校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责任关怀理念的实施情况,掌握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将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规划,也为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提供参考。同时,教师和企业参与育人工作的人员针对当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找到人才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并共同制订人才培育计划,调整课程实施的结构,使学生能力发展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帮助,也使得高校育人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责任关怀理念践行对企业方面提出的要求
企业与高校展开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培育更多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人才,以此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为各类活动提供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在企业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形象构建的益处,这对企业正面的宣传与责任关怀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企业应重视这项工作,在合作过程中与高校保持沟通,并主动学习高校参与的科研项目,了解其科研成果,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促进企业的内涵建设。而对责任关怀理念的传授,企业应与学生展开深度交流,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对学生工作意识的强化,使其了解更多未来工作中的要求和操作规范,不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也使得学生对未来的发展道路有清晰的认识和选择。
(三)责任关怀理念践行对学生方面提出的要求
作为高校的学生,在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下,应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并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了解企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用工上的要求,以此作为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实习阶段,学生也应树立责任关怀理念,面对企业为社会展示健康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学生要认识到自身发展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在日常学习和实习中,面对新的知识要具备探索的意识,更要遵守企业的要求。通过实践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能够促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形成。从而在进入企业后,对企业责任关怀理念了解深刻,并能针对企业要求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岗位过度,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校企合作的内涵要求
(一)培育全面型发展人才目标的融合
高校作为面向各大企业输送人才的领地,与企业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各大产业面对电商冲击,开始纷纷进行转型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走向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使企业岗位要求和用工标准发生较大的变化。高校面对这种问题要主动适应变化,在多个层面与企业展开融合,从而促成校企深度合作的局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高校和企业应展开更加频繁和深入的互动,把握学生能力发展变化,以及社会需求和技能的变化,找到二者合作的切入点,合理调整人才培育目标,建立可操作性较强的育人方案。特别是科技作为社会新导向的背景下,企业责任关怀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健康安全环境营造上,容易忽视对科技人才的培育。只有校企双方针对具体情况共同思考和设计,才能使育人目标更具创新性,为二者达成共同的发展理想奠定基础,也为校企合作增添新的可能性。
(二)教学资源和载体的融合
校企合作在我国发展多年,形成一定的融合经验。尤其是各大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各类活动的开展载体,也为校企在多方面的融合提供基础,学校和企业正向着不断深入的方向开展合作。面对新的变化,双方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上,需要企业相关人员与教育工作者对双方共有资源进行分析,对其在育人工作上体现的价值进行挖掘,促进企业各类要素的广泛融合具体而言,校企双方可扩大育人工作的辐射范围,打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借助网络平台来对接教学资源,并利用部分网络资源进行合作,使两者在课程内容、实践活动、培训项目上,都能够形成融合的态势,使各类资源产生聚集的效应,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新技术、新思想、新工艺。特别是企业在推行责任关怀理念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可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并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潜力。在就学选择中能够与企业保持同向的愿景,实现学生更顺利的就业。对于企业而言,更多有着实践经验,以及对责任关怀理念有着深刻理念的人才进入企业,可实现部分生产活动的创新,赋予企业全新的活力,为企业竞争增加更多的机会。
(三)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
校企合作关系的形成,使人才培养成为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行为[1],面对社会转型发展下企业出现的高端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多元化发展的追求,高校和企业必须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展开合作和交流,共同建立育人的机制,使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对校企合作有着更高的重视度。教育领域中“工学结合”方式的出现,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可能性。高校和企业针对要求和变化要对培养过程展开设计,不但体现出两者合作的要点,还要建立联合的形态,找到合适的载体,来充实各类育人活动的内容。面对企业在生产和实践教学上的优势,高校可将部分教学活动转移到企业中,围绕特定的项目进行研究,使校企合作更加趋于常态化。而高校也可为企业提供空间,将企业部分研究项目转入高校实验室中,安排学生进行参观或实践。这种活动不但使教师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以及新出现的技术和产品。还能够使学生接触更多知识,使人才培养的过程不再局限在课堂中,而在企业合作下参与更多社会项目,增加学生的见识和经历,为后续发展提供帮助。
(四)育人服务的融合
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起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仅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同样也是落实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通过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功能,扩充其人才培养服务项目,还可通过服务实现反哺育人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与市场用人要求。通过深入了解满足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技术与人力资源需求,不仅可以有效将职业教育通过合作育人模式,从学历教育延伸至面向合作企业,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等职业教育上[2],还可有效拓宽职业教育范围,提升职业教育覆盖面。同时,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开展中,对学校与企业提出的协同育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开发校企合作育人课程,面向合作企业开展员工培养等要求,能够最大化提高合作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双方共赢。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开展科研攻关,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师生创造性与积极性。并通过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培养学校师生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校培育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成效得到升华。因此,在责任关怀理念下,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育人服务相互融合,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以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职能落实不到位,致使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
政府作为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序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备的职能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政策作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践行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政策与制度体系,发挥制度保障的真正效能,从事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及企业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工作。目前,国家与省级政府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缺失和滞后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是直接导致校企合作践行不够不深入、不稳定等问题的原因所在。另外,责任关怀理念作为一套自律性极强,拥有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将此理念融入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有利于提前将企业先进管理体系和理念灌输给未来人才,促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求。但是,政府职能并未针对责任关怀理念践行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保障制度,与法律政策支持体系,导致与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缺乏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所以时效性不佳。
(二)缺乏合理的政策激励,致使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积极主动
盈利是企业的主要经济目标,只有能够获得盈利的项目,才能激起企业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由于政府部门缺乏制定合理与长效的政策激励制度,缺乏对责任关怀理念的大力倡导。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也会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性的损失,故而大幅度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积极主动性,成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阻力。诸如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会到企业中参与实习实训,就需要企业安排专人管理、专业指导,安排学生吃住,所以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努力经营校企合作项目。而在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管理成本都是由企业一手承担的,政府部门极少会针对此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激励措施,进而便直接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企业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一直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
(三)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不到位,致使学校与企业对责任关怀理念的理念认识不充足
责任关怀作为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使学校培育出更加符合企业岗位工作需求专业人才的重要理念,将责任关怀理念学习和践行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不仅可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桥梁,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育专业人才的衔接,还可促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更加细化,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与产业要求、企业员工标准对接得更加紧密[1]。然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与企业普遍将重心与精力投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方案的制定与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忽略对责任关怀理念的践行与利用,当地有关部门也缺乏对责任关怀理念的大力宣传与推广,缺乏对责任关怀理念在教育领域渗透的方案指导,便导致学校与企业缺乏对责任关怀理念的认识,也极少会将此理念践行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使校企合作缺乏一定育人要素。
五、以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径探析
(一)积极构建“1+N”架构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创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所谓的“1+N”办学合作模式,即除了与单家优秀企业合作办学,还应当与相关行业产业链中的多家优秀企业展开合作,公共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呈多元化现象[2]。与传统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更具高效性与高质量。因此,应积极构建“1+N”架构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与手段,积极将责任关怀理念与人才培养、职业素质培养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相结合,形成新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首先,在“1+N”校企合作架构上,应制定独立的章程、组织形式与组织原则,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理事会”[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负责学院目标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决策部署。其次,构件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团队,协调处理学院日常事务,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与教学培训等提供咨询与指导[2]。此外,还可以搭建融合校企双方智力与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培训基地,选择产业链成长性好、具有大规模和资源优势的骨干企业,来满足学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二)校企共建高仿真实训基地与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责任关怀理念践行场地
实习实训教学作为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践行责任关怀理念,落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主阵地。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同打造高仿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更有利于促使学生提前体验真实岗位工作流程,与今后所需要从事的行业产生感性认识,使得对责任关怀理念的学习和践行更加深入。为更好地保障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应以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校企共建高仿真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责任关怀理念践行场地,通过现场教学实现学生“零距离”。首先,学校与合作企业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需要,统一建设校内高仿真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供平台。在具体实践中,应将行业统一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制定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教育目标、企业生产技术等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诉求与专业教学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保证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缝对接。在通过将责任关怀相关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进一步培育出具有高技能、高责任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学校与企业应共同选择与岗位需求对接度较高的实训项目,制定具体实训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通过与相关企业对接、沟通,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能力为目标,并依据实训基地现有条件,开发融入责任关怀理念,设置与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和素养培育内容,进而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真正落实校企合作育人模式[3]。
(三)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社团体验、定向培养到现代学徒制
从社团体验、定向培养到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需要相关学校设置分段式人才培养方案,从大一、大二、大三三个阶段设置梯度递进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需求,保证培养方案与内容,跟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相对接,以此来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目标。首先,积极采用“社团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大一阶段的专业学生,以开放式培养计划为主,不限制参与学生专业,可通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受教育需求、发展需要,组建各类针对性的社团,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其次,到了二三年级应转入定向培养,由学校合作企业安排顶岗实习,择优录用。并按照专业大类开设订单班,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实施独立培养计划,并适当融入责任关怀理念,开展跟班、顶岗实习与课程教学的同时,时刻关注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现状,了解大学生困难的根源,给予其学习津贴、实习补贴及奖学金等学业支持,以此来确保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并努力学习[4]。此外,当学生发展至三年级阶段时,需要从定向班内按比例选拔开展,按照一对一师徒结对的育人方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使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得以有效创新[2]。
(四)重视强化专业师资力量训练与拓展,进一步组建复合型校企合作育人团队
教师作为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融入责任关怀理念的重要实施者与组织者,其自身所具备的实践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关怀理念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教育成效,决定责任关怀理念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中的践行力度。因此,若想保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创新成效,实现责任关怀理念的有效践行,必须要重视强化专业师资力量训练拓展,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注重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理论与实践教育能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应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深化责任关怀理念理论学习[5]。在此过程中,相关学校可通过定期要求责任关怀领域的专家教授、专研学者学校应定期邀请企业责任关怀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让教师系统的理解与掌握责任关怀理念内涵,引导其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将责任关怀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还应鼓励校内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锻炼,在工作岗位中践行责任关怀理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责任关怀理念。此外,还需要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企业导师三者的工作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彼此之间的人才培育职责重任,做好彼此之间的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建立“专职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企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培育具有较好管理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责任关怀理念作为企业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学生对其的学习可作为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技术服务上展开深度的融合。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诉求,学校可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情况。通过二者共同建立教学体系和培养计划,来解决传统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并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新的合作模式,使人才的培养更加精准,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可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龚占魁,赵丽娟,陈兴义.以责任关怀理念践行为切入点,探究校企合作育人[J].化工管理,2021(13):21-22.
[2]胡野,邵建东,张雁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新范式:平台、机制和模式[J].职教通讯,2012(20):14-17.
[3]卢米雪.以赛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调查教学改革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7):117-119.
[4]宋志君.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6):106-107.
[5]廖以银,刘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21(9):65-67.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