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启示

2021-12-08 01:18高艺雯于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教育公平

高艺雯 于微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无庸赘述,其价值并未受时空要素的影响而褪色,是人类历史长河的瑰宝。本文从价值旨蕴、实质以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几方面对其教育公平思想的基体内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其重要特征,从而引发了人们的积极思考,给予当代教育一定的启迪意义,助推国家确立符合国情的教育公平理论,推进中国教育实践迈向更加公平的阶段。

关键词:教育公平;基本内涵;启迪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2-000-03

教育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社会历史命题,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最古老而又永远不会褪色的理念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公平思想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是细细品读就能发现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概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进行探究钻研,不仅对于深入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当代中国教育向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

一、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公平的价值旨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新的劳动关系下的旧式分工和雇佣关系打压着工人与生俱來的生产和生活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伴随着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离散,致使工人阶级先天和后天能力发展得不到全面,进而成为资本家财富帝国建立的工具。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根本没有相应的社会条件使工人阶级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协调健康发展,反而使工人阶级为了生存更加心甘情愿地被压迫。与此同时,资本家还想尽各种办法不让其子女入学持续进行教育,试图达到工人阶级下一代与机器异化的目的,进而很好地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进而可以推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大背景下,工人阶级所接受的教育其性质决定了不可能是公平的教育。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分工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角度出发,表达了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劳动分工使得工人“畸形发展”的人。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所谓的教育平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人不是为了自身需要发展的同时进而兼顾社会需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对于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目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并没有屈服于资产阶级,而是跳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环境,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而呐喊,将人的发展需要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教育公平的实质所在:平等的受教育权

教育能够使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奇妙功能,纵观西方教育史,也并不缺乏像马克思、恩格斯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展进行,依据每个人的天赋个性来发展,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这是其思想的进步之处。但是他所关注的人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普通平民,而是处于社会顶层的贵族精英;夸美纽斯认为,任何人都有接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表达出了对教育公平的渴望与向往;卢梭主张打破封建的桎梏,顺应每个人的本性,进而培养自然人,不应该压抑个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1]......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也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联系紧密,深入影响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路径,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也尤其重视儿童和少年的受教育权。恩格斯引用《童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揭露了19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童工受教育的残忍现实:“在伯明翰,五岁到十五岁的儿童有一半以上根本没有进过学校;学生互相来往,所以要使他们好好地受到教育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儿童很早就离开学校去做工。[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十项措施,第十项措施就是有关教育的:“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他们认为国家无论是为将来的持久发展考虑,还是出于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权利的尊重,都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儿童实施教育,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也不可以阻止的事情。尤其是当人们所处的社会处处都充斥着不公平时,人们扭转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希望,而教育又是稀缺性社会资源,在任何社会都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路径,所以平等的受教育权对人们而言就显得尤为耀眼。

(三)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政治平等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不平等的事件时时发生,处处可见,归根到底,其通过人民所处的社会地位进行集中的表达和展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表面上讲述揭示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平现状,深入挖掘探讨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概念,其具体渗透在人们彼此关系之间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各方面。

政治平等是指人们在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的同时以履行相同的政治义务为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阶级社会里,阶级之间彼此对立的政治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公平的阶级教育。所谓的教育公平也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里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没有实现的社会根基与条件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教育不公平问题实质的基础上,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可实现的教育公平境况,他们认为只有当社会制度和社会条件都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当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因此,政治平等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平等的政治环境是教育公平进行必要的制度性安排。

(四)教育公平的物质保障: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一定的高度,教育公平才有实现的可能和机会,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发展教育的坚强后盾。道德和法律以及教育的理念还是被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根本上所决定,教育的性质以及内容最终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最根本的评判标准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经济基础是整个社会体系运行的基本点。生产力的进行阶段对社会公平地实现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脱离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教育公平都会像海市蜃楼般虚无地存在。没有生产力在背后支撑,早已注定教育公平不能实现,教育公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稳步推进二者和谐配合的一种具体表达和展现。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在此条件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的生产关系的不断演进,促使教育发展不公平。因此,教育公平的进行一定会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限制。

二、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特征

(一)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特征:历史性

教育公平观念并不是随着人类出生时就附带的思维模式,它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结果,也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而运动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历史范畴,我们也并不是在求索一种完善而没有变化的形态。教育公平思想的演进需要继承先辈的观念,先辈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新发展的基石,是哲学进步的基点,也使哲学新的发展成为可能,一个成熟的人类社会,思想是不断丰富且多样的。如果教育公平在一个时期的发展和在另一个时期的发展完全同步的话,那就谈不上什么进步。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同理,教育公平思想也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标准也会不断地被人去超越和突破。教育公平是有一定限度的,公平是一种人为建构和解释的东西,是一种契约的结果,对公平的依赖会与实质性的社会背景相一致或者冲突,需要辩证看待、务实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建設社会公平社会的路径和步伐。

(二)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特征:实践性

教育公平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空架子,而是一个明显的实践性问题,我们离开一定的社会发展单纯抽象地琢磨公平问题是不现实的,任何理论的研究都应该从现实入手,公平程度的发展和公平实现的最终根据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中去寻找是不现实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是立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经过仔细的、批判性考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同时也不断适应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与那些脱离实际且抽象的公平理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实践特性。他们的教育公平思想不是在抽象地解释公平,而是要实际地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世界,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公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所追求的教育公平不会是抽象的空中楼阁,而是变成了现实的运动,从各个方面融汇于社会的各个现实角落。

(三)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特征:过程性

公平的社会是我们的一种社会理想,但并不完全是在童话世界里存在,究其根本而言是理性的,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追求和实现程度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当然也因个人的实际情况而限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马克思、恩格斯历来主张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基础的一个层层深入的历史过程,并没有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而是始终将其置于历史演进的阶段来进行观察思考。在人类社会的更新演进中,社会越发展,人们对于公平的观念也就越多样,公平的实现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社会越发展,社会机构就愈细致多元,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自身的利益追求就日益多元化,所以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来观察和衡量社会时就会发现,社会公平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

三、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启示: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和教育均等的关系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一种理想目标与状态,它的实现与彻底消灭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紧密联系。但是,教育公平并不代表或者意味着公平的教育,公平也并不是所谓的绝对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的性质对教育的本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具有时代性,其发展是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彼此相融,教育公平问题也是社会公平问题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教育公平不是把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化,更不是将教育发展均等化,所谓的教育公平,实际上是为了受教育者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主要职能和目的是培养一个可以被社会所需要的人。平等主义的平等观念所主张的平等是牺牲个性的平等,片面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绝对无差别性。而人是社会中的人,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社会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人也会随之变化,同时还要适时处理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要避开教育公平等同于教育均等的理论误区,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等进行对比可发现,教育公平内涵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比教育均等更为广泛深厚,因为它不仅需要关注整个社会中教育群体受教育的一致性,而且更需要关注其中每个人是否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发展的平等权益。教育公平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均等或平等,跳出现实条件过分强调教育平等很可能走向均等化,如果公民人人都占有完全一致的教育资源反而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因而对教育资源进行“一刀切”的均等分配并不一定就能引导社会更好、更快地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二)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现实启示:促进国家教育公平改革

教育资源的稀缺是人类社会需要公平的一个原因,教育公平是一种公共供给,一种福利。教育可以使得公民获得知识技能,从直接收益来看,教育公平可以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因为当今的社会不仅仅是全球经济的竞争,更是知识科技竞技的时代,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他的收入状况,收入程度能反映出个人能力与努力的程度。所以要想致富,先要接受教育。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工资收入要明显高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有限的教育资源保障的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扩大了社会中的收入不平等,越是专业的职位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高,一定程度上会要求更高层次和阶段的教育。从间接收益来看,教育公平能够突出个人的主体作用,激发个人的奋斗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能力,赢得尊重实现个人价值,减弱身份财产等要素的代记传承,使得不同身份背景的人能够有机会在同样的起点上互相交流借鉴,彼此公平竞争。所以,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影响财富在未来的分配,还会为社会的前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有效推进历史进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公平这个系统工程的最终建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事情,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改进与建设,否则就会欲速不达,走很多弯路,给社会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在当今竞争态势愈演愈烈的社会环境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往往和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呈正比例关系,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社会个体充分发展的前提。而教育如何面向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精尖人才,对每个人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构建起着重大的助力作用。

四、结语

目前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人民对国家教育发展整体的满意度还需要社会的整体努力。为了满足人民的诉求,这就需要进行教育的综合改革。当然,在推进教育事业进行的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公平离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坚持改革力度与社会发展的彼此协调,教育改革的成果只有更多、更公平地延伸到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才有可能全面理解和支持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杨建春.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5.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教育公平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