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2-07 09:10许抄军陈秋莲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商科人才能力

孟 毅,陈 臻,许抄军,陈秋莲

(岭南师范学院 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一、概 述

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关键前沿基础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整个社会正在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与工业经济时代有形物质产品的生产方式不同,数字经济时代表现出了新的产品形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经济范式及商务规则。新技术的兴起和产业变革作用到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其管理上,必然改变组织的商业行为及商业生态系统,也对现有的商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企业”需要“新人才”的支撑,对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培养满足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商科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成立至今,高等商科教育就一直备受质疑,不断地在探索中前行。这些质疑和批判主要包括:商学院过于偏重于理论知识,而难以有效汲取管理实践中的经验[1];科研成果未能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中[2];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不清,缺乏领导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等[3]。“重理论、轻实践”成了商科教育的一个普遍难题。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欧美的商学院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升级调整,尤其是选修课程。各商科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积极建立创业教育体系[4];为激励商科领域的商业实践、前沿教学和研究,沃顿商学院开设了全新的商业人工智能课程;哈佛商学院则实施了领导力发展实地沉浸式体验(FIELD)课程,通过开展行动导向的沉浸式团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自发地将理念转化为实践。

与美国和欧洲的商科教育相比,中国的商科教育起步比较晚。此外,由于现代商科教育起源于欧美,因此中国的商科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借鉴国外的模式,无论是课程理论还是教学案例,都采用了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和企业案例进行教学。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上与西方企业表现出了差异,表现出中国的商业特色。因此,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求我国本科院校应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强调符合中国实践,采用中国案例,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现象[5]。新商科的出现,需要迎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一新变化。

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变革高潮被进一步掀起。此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等概念相继被提出,而商科属于文科范畴,新商科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商科学者就“新商科”的背景、内涵、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从新商科提出的背景来看,施剑松提出“新商科”建设应该在现有商科发展的基础上,回应技术、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并认为目前的商学院已经有了变革的必要[6]。张庆亮等认为新商科的提出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在商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7]。在新商科概念和内涵方面,齐佳音对新商科的内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新商科”建设要突出四个“新”:即“新思维”“新规则”“新理论”和“新工具”[8]。李训等认为新商科是融合了数字经济时代,包括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商科[9]。

关于商科人才培养应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毛青认为“新商科”是一种面向未来、关注社会发展变迁的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新商科”人才培养应遵循新商业的发展规律,既要满足商科人才对专业知识理论体系的把握需求,也要将商科的课程内容设置与商业实践活动之间形成对应关系,满足新的课程理论和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10]。郑毅、王慧敏从高职院校新商科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角度提出了“新商科”人才要体现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特征[11]。曹朝洪指出在“新商科”理念下,高校商科专业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加强内涵建设,进行教学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确保人才培养紧密契合新商业时代的用人需求[12]。

伴随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传统商科,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和学科壁垒多、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势在必行。新技术激发新思想,新商科的人才培养不是在现有商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系、制度、评价等基础上的优化,而是要全面的、根本性的重建一套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一次全新的商科教育“转型升级”。

三、数字经济时代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一)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全球经济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经济带来了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使得新时代商科人才知识体系与素质能力发生了改变,数据思维成为新商科人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能力。传统商科注重以职能为导向,培养懂管理、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新商科”应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基于行业导向来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新技术应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例如跨境电商、金融科技、神经营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跨专业能力方面加大力度,以适应商科的转型升级。

(二)个性化的网络时代要求创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许多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较为类似,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对于地方性、应用型商科院校来说,培养出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能够满足地方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商科人才,是新时代商科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也可以为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后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都会发生变化,教学环节普遍面临着理念更新、模式变化等方面的挑战。原有工业化社会基于批量、流水线式、学科界限分明的知识传授方式,在信息传递即时、无处不在并且强调个性化的网络时代,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日益面临挑战,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的是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商科育人模式进行再思考和重新设计。

(三)企业需求变化要求重构现有的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市场现状存在偏差,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商科类专业人才的毕业去向是以企业为主,随着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商科类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者,人才素质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能力,用人单位更强调人才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加需要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除了要有丰富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比如在当今信息、数据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数据处理能力、编程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等都将成为毕业生在应聘时的秘密武器和法宝。

四、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新商科作为一门将新经济、新业态与新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面向未来组织管理需求,既要遵循新的发展规律,实现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大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融合,也需将新技术、新理论、新金融等手段融合,以适应商业新模式、新需求的挑战,培养学生具备新时代需求的新商业能力和新实践技巧。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为提升商科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拟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实施“双轮驱动、分层递进、学科融合、合力育人”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上述新经济时代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商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双轮驱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能力培养

如图1所示,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专业现状,将商科学生的能力分成通识能力、专业能力、跨专业能力三大类。其中通识能力是商科学生应共同具备的管理能力和个人素养;专业能力是与岗位相关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跨专业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具有商业新思维和商业伦理观的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的培养思路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商科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商科人才”。基于社会的现实需求,要求地方应用型商科院校应该更多的站在社会和企业的角度,主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商科人才。

图1 双轮驱动的三层能力培养模式

(二)分层递进:系统性重构课程体系,提升商科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分层递进是指在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基础上,构建“通识学习+专业学习+跨专业学习”的三层能力进阶、贯通融合的柔性培养模式。不同的能力对应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能力设置相应的学习课程和培养模块。如图2所示,一、二年级强调通用能力学习,三年级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四年级注重跨专业能力训练。

为提升商科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可在专业必修课和个性化选修课中增加大数据分析类课程的比重,可以从基于编程实践的数据分析和基于软件辅助的数据分析两种路径选择。对于有一定编程基础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可相应的增加《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Python数据可视化》等课程,而对于其他没有编程基础的经管类学生可开设基于软件工具的使用类课程,以降低学习门槛,例如《SPSS数据挖掘与案例分析》《Tableau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工具应用类课程。通过培养商科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数据素养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意识,提升商科学生基于数据的经济管理问题解释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管理决策能力。提高跨学科基础课程比重,主动引导学生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和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课程内容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内容和编写适合中国经济和企业现状的教学案例。

图2 分层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学科融合:培养“管理+技术+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商科人才

学科融合是实现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新商科人才培养应按照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原则,以“管理+技术+人文素养”相融合的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主动将商科融入其他学科专业。商科与理工、文、法等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将商科与理工科、文科等学科交叉、融合,用新技术、新工具解决传统商科“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如图3所示,在学科融合过程中,经济、管理作为主导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数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借鉴已有的数学建模、概论统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决策方法、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信息采集、模型构建、分析决策能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另外,还要注重社会文化培养,增强人文素养。

图3 商科人才培养中的学科融合

(四)合力育人:政、企、校合作,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主体上实行学校、社会、学生等主体的协同培养。如图4所示,学校从管理制度、教学投入和教师引导方面进行驱动;社会主要包括政府和企业,政府从政策导向方面,企业从人才需求方面,通过政、企、校合作,学科竞赛等方式,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培养目标。

图4 合力育人的人才培养主体结构

五、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

在确定基本模式体系的前提下,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人才培养内涵变革、实践教学、教师支持、产教融合、校园文化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措施设计。主要包括:

(一)第一课堂:推行以数字时代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涵变革

全面梳理培养方案,在传统商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新技术和新思维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构建“商科+新技术+新思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课程体系能够兼顾学生就业、创业及终身学习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内涵变革。具体变革思路如下:

1)在通识基础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中加大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统计方法类课程(统计学、统计工具软件使用)、计算机课程(编程语言、数据库、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课程等新兴技术类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比例,相应减少和压缩一些传统商科专业课程和学分比例。

2)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全面综合地安排制订,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在商科专业中开设逻辑学、创新学等课程,鼓励商科专业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商业创新能力。

3)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案例讲授等方面体现中国商科发展的特点,实现国际视野的本土化。在课程讲授与考核过程中,引导主讲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倡导翻转课堂,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二)第二课堂:科学设计实践教学活动

商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通过课外的实践实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应打破只重视课堂教学的现状,强调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向性和专业性,在开展校企合作、学术论文竞赛、专业学术辩论赛、学术沙龙、暑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并围绕问题进行研究。建立校外科研基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参与科研项目中提高实践能力及科研水平。以赛促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竞赛等。

(三)师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变革的核心要素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中指出,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要素,教师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升级的关键。数字经济时代,教师的职能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依靠精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加强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另一方面,每一轮教育改革也都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由于疫情引起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就出现了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只是简单地从线下搬到线上,缺乏适宜的教学内容等问题,这些亟须教师接受新的培训来尽快解决。

(四)校企协同:提高商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地方性、应用型商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地区经济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走进企业,获得实践资源。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转化,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最现实的商科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也可面向市场的需求“定制式”培养人才,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政府及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

(五)校园文化:营造本科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商科文化建设。根据商科各专业特点,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讲座,邀请优秀校友或企业家做报告,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组织各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内容注重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社团的纽带作用,把社团作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给予优先推优、颁发奖学金、创业基金等奖励措施。

(六)制度建设: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有利于对人才质量进行全方面、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内、外方面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并有效反馈于教学过程,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

内控方面,学校从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出发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明确学生学业各环节的质量要点与标准,收集教学、考核、支持服务、毕业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随时发现问题,反馈于教学过程。

外控方面,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从各自的发展需求出发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学生和家长需要在学习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检视自己所学知识是否与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匹配;用人单位在校地合作培训、校园招聘、岗前培训等环节对人才培养给出持续而有效的建议,辅助学校调整具体的培养目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六、结 论

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对现有商科人才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数字经济、个性网络化、企业需求三方面,分析了新商业模式时代对新商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从驱动动力、实施组织、实施路径和实施主体四个方面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双轮驱动、分层递进、学科融合、合力育人”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人才培养内涵变革、实践教学、教师支持、产教融合、校园文化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策略。对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新商科人才培养要强调立足于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实际,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商科人才。一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人才培养的错位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商科人才能力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