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书面语感的培养策略

2021-12-07 08:20刘丹秀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面语语感文体

刘丹秀

(东山第一中学,福建 东山 3634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能比较直接、快速地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

基于言语作品不同的形态,语感可分:口语语感和书面语感。口语语感是基础,书面语感是延伸外化。具体而言,书面语感又分为文字感和文体感,文字感是对字词的感受力,影响着人对语言的修改和改善能力。文体感是文章体裁和语言的感知表达能力。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书面语感的综合运用能力。书面语感的素质高下是决定语文能力强弱的关键,要把培养学生对书面语的丰富语感定为语文教育的目标。[1]

一、语文教学要重视书面语感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书面语教学,只有掌握娴熟的书面语,才能不断接受高素质的教育。人们所说学生的语文素质下滑的状况是指书面语能力不足,而并不是指口头表述能力不佳。伴随电视和互联网成长的这一代学生,口语语感能力普遍较强,但是读书看报的数量普遍较少,以至于在语汇、语法、修辞、思想内涵等方面存储量不足,书面语感能力大多不及口语语感能力,改变现状要从语文教学自己身上找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个前提,代之于教师全堂讲解、说教或展示视频画面,学生难以从自身感受的实践中积来对言语对象的感受。教材所选文章虽好,但教师不能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语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陆俭明教授指出,高声朗读、大量阅读、适当记诵、模仿写作,是累积书面语感最有效的方法。[2]

二、阅读教学培养书面语感的路径

(一)通览熟读背诵,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书面语感的感知

书面语感的培养不是对语言材料的一般理解,而是要领悟语言规则并形成语言规则意识。入选中学语文统编本教材的课文多为名篇佳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反复诵读,能读懂、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更进一步的是能知道文章好在哪里,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课内通览熟读课文,整体把握和感知课文。根据选文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阅读训练,或朗读或默读或速读或精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为书面语感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符号所要呈现的人、事、景、物。在“读”中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接受情感熏陶,达到“入情”“入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逐层加深,逐步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不断上升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语言的生动及蕴藏其中的感情,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以此达到训练书面语感的目的。特别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散文、诗歌),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文本体裁不同进行多元朗读甚至成诵,散文要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诗歌要关注“诗意发掘”,让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促进书面语感的感知,加深体验与领悟。

(二)积累词汇,充实语法修辞知识有效促进书面语感养成

字词积累是形成书面语感的基础,要强化书面语感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不断累积词汇,增加语言经验。语感的培养既包括凭直觉把握整体的“意会”,也包括用语言精当阐释的“言传”。语言规则意识是构成语感的核心,要强化书面语感也要注重语法、逻辑和修辞的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炼字、酌句上独见功夫,一字一句尽传精神。因此,在多读的基础上要精读。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认真解读,在具体的情景中准确把握文本的“意蕴”,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例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一段,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小”山,“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蓝天“镶”上,“微微”露出,“妙意”十足,“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色可餐;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学生在阅读中能深刻感受到济南冬日黄昏的妩媚,领会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书面语感。

(三)培养良好的文体感强化提升书面语感

学者潘新和认为:“言语认知和表现中,书面语感不能离开特定的文体和具体的语境。‘文体感’在言语能力中与语感密切相关,脱离‘文体感’,语感就没有了实践价值。”[3]良好的文体感能让学生在写作时规范对材料的选择、裁剪和运用,更恰当地使用表现和修辞手法,表达更确切。“文体感”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在阅读教学中文体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文体知识,强化学生的文体体验,指导学生体验语言的规律、含义和各种文体的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特征。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各式各样的文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所读文章的文体,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时间,借助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详细了解文体类别,掌握文体知识,对各类体裁的文体特征能有效把握,按思维形式、结构形式、语言形式为标准划分类别。懂得用相应文体的文体规则来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中学生遵守文体规则,明了文体感的共性和个性。指导学生吃透教材中各类文体范文,增强感受能力、领悟能力。

(四)加强写作训练

书面语感是语言感悟能力的书面表达,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规则意识,加强遣词造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组词连句和连句成段系列训练。通过训练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有效促进书面语感养成,还可以强化对句子的分析、理解、归纳、概况等能力。还有就是开展句式的变换和句子的仿写训练,一个内容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表达效果会有所不同。要达到语言灵活生动,表现力增强就要求能善于选用和变换句式。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可以加深,书面语感对语言实践的引导作用能进一步强化。另一个能有效提升书面语感的方法是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须弄清楚要仿写的句子的特点,可以深刻理解语言规则。

从模仿写作逐步到有创意的写作是强化书面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各类文体不仅有思维的不同,还有不同的结构要求、表达方式的要求等。写记叙文就要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以客观事实为材料,以主观情感的抒发为主;议论文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结构简洁明了,推论符合逻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根据文体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练习用一个材料写不同文体的文章,可以达到增强学生文体规范比较意识的目的,在文体规范上不同类别同一文体的文章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如理论文体中的随笔与杂文,记叙文文体的通讯与消息、调查报告与报告文学等。加强对学生的写作主体文体感的培养,规范学生的写作。[4]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书面语积淀丰厚的语感,书面语感是构成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的核心。教师要通过阅读写作训练培养强化学生书面语感,有效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书面语语感文体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另类文体巧谋篇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