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盛彰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要求人们在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增强对于外语、数学等内容的阅读能力培养。而如何在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成为现阶段现代数学教育研究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分析,以求能够让学生在数学阅读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的增进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从而产生出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实践研究
虽说教材只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教师要充分使用教材完成教学工作,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科书在课堂之中的作用逐渐的淡薄,也让学生本身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更遑论阅读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获取也仅仅在课堂之中,虽然教师已经逐渐的注重学生研究思维的培育,但是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教学构思中实现的,学生不能直接在课本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往往都是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因此拓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增进学生知识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阅读的定义
数学阅读与一般的阅读过程基本一致,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其中涵盖了一定的语言符号的感知、分析、理解、记忆等等,同时数学阅读本身也是一个假设证明、想象、分析能力培养的过程。数学阅读是结合当前的数学教材内容,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其中的基础知识、数学方法、思想等等,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的转化成了一种数学的文化。学生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经验结构,通过对于阅读数学的材料偶见和数学意义方式的参与,主动的获取相关的信息数据,收获一定的基础知识,从而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是学习基础数学语言的主要方式。数学阅读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数学材料的认识解读,从中收获一定的数学信息内容和数学知识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逐渐的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从而拓宽数学的学习渠道,有效的应对当前的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对于阅读材料相关认知结构的理解。数学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在当前数学阅读任务完成的基础前提下,充分的将相关的知识在阅读的情境中充分的呈现出来,对于新情境之中的数学语句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同时对于新接触到的数学理念、方法、问题、证明等内容有效的应用在数学题目的应对之中。其核心就是精准的理解文章内容,较快的完成内容阅读,以及对于问题的提出、分析和应对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和具体的学习愿望一般都是在既定的情景之中产生的,脱离了情境,学习的兴趣、愿望就难以实现。创设阅读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阅读需求的激发,有效的活跃当前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愿意主动地进行阅读思考,在课本中获取相关的知识。《连乘连除》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较为单一,若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对于既定的数学知识教学,使用阅读教学的方式,通过此阿勇较为科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现有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对于这种阅读课本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感到十分的新颖,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预习与阅读相结合,养成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基础,课前预习主要是以阅读课本为主,为了有效地提升阅读效果,教师首先要对预习内容进行规划。课前给出学生阅读提纲(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通读课本,课堂上学生才会凝神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观点,才会提高学习效率,体验课前阅读带来的成功快乐。从当前的学生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作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对于年龄较低的学生来说,预习阅读的基础要求应当较低,初试期间,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例题和文字内容,对于不认识的字句可以多咨询家长,通过拼音标注,增加阅读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识字数量逐渐增多,在阅读的基础上,就要求学生明确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内容,用一句话表述文字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只要与书本相关,就要给予肯定。通过询问学生哪里读懂或是没读懂,让学生对于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收获进行总结。
3、课堂阅读习惯的培养
数学阅读本身就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通过阅读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了相关的认识。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从而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逐渐的提升。而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基于教材实际,精准的控制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就应当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以正确的学习方式作为基础进行引导,只有正确的指导方式,学生才能知道如何读,也对阅读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要想達到既定的任务目标,教师应当遵循现有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辅导。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课堂阅读,对关键词组和句子进行着重读、重复读,并用加横线、画圈等形式标注,在课堂上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复杂的题目转换为具体简单的题目,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层次的提升。
4、阅读与课外读物结合,巩固阅读习惯
课后复习是当前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内容,正确的复习方式,应当实现记忆、解答、阅读、思考之间的有效融合,因此在实际的课后阅读的过程中,就要通过向学生推荐有效的课外读物,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一是对数学书本里的“你知道吗?”进行延伸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等。二是推荐学生阅读《数学西游记》、《数学司令》、《数学神探006》、《趣味数学》等。三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一周的《学生周报》,因此学生人手一份,老师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对里面的内容包含数学童话、数学日记、数学百科、解题方法、错例分析等等重点。
总结:通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数学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也能较为主动的抓住核心,以数学语言作为表述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过程明显清晰,回答也能紧抓核心。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较于以往能力更强。尤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本的理解程度相对较高,提出的问题针对性更强,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增加课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也通过《数学西游记》、《数学司令》、《数学神探006》、《趣味数学》等内容的引导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桂英.试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
[2]魏为升.数学阅读材料的功能和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