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平
作者单位: 315000 宁波,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石棉相关疾病是由吸入石棉纤维引起的疾病,包括非肿瘤性病变(石棉沉着病、弥漫性胸膜增厚、胸膜斑、胸腔积液、肺不张)和恶性肿瘤(肺癌和恶性间皮瘤)[1],WHO 已将所有形式的石棉判定为致癌物。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9 年7—12 月共诊断石棉沉着病2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病例1:女性,55 岁,12 年前曾在隔热材料厂工作8 年,采取一般性防护,9年前有活动后轻微咳嗽及胸闷气促的症状,近半个月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来呼吸科门诊就诊。内科肺功能检查:中度混合性肺通气障碍,弥散功能中度降低,气道阻力异常。胸部CT 示双肺多发索条影,两侧胸膜增厚、粘连伴局灶钙化(封四彩图6)。遂以肺间质病收住入院,行冷冻肺活检,病理诊断“石棉沉着病”。
病例2:女,59 岁,15 年前曾在绝缘电器材料制造厂工作7年,未做特殊性防护,3 年前时有咳嗽、咳痰,近20d症状明显加重,来呼吸科门诊就医。内科肺功能检查:轻度混合性肺通气障碍,弥散功能中度降低,气道阻力正常。胸部CT 示右肺上叶、中叶见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双肺纹理增多及模糊,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封四彩图7)。遂以肺间质病收住入院,行冷冻肺活检,病理诊断“石棉沉着病”。
病理检查:病例1 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局部肺泡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伴局部胶原化,纤维化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肺泡上皮轻度增生,纤维间质内见散在分布呈棒状或竹节状的“石棉小体”,可见多核巨细胞聚集吞噬伴钙化(封四彩图8)。病例2 肺泡间隔弥漫增厚,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可见石棉小体(封四彩图9)。
石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人类从发现使用到现在已有100 多年历史,澳大利亚医师1895 年首先发现石棉可引起肺部疾病[1-2],随后欧美等国陆续发现石棉可致肺癌及肺纤维化,1960 年首次在有石棉接触史的工人中发现胸膜恶性间皮瘤[2]。WHO 估计全球有1.25 亿人在工作场所中接触石棉,国际劳工组织(ILO)报告,每年大约有10 万人死于工作场所接触石棉的情况。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已立法禁止所有石棉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目前世界主要石棉生产国有俄罗斯、中国、巴西及哈萨克斯坦,且以生产温石棉为主,温石棉的产量约占世界各国总产量的95%[3]。
文献报道石棉所致的各类疾病与石棉接触的量、首次接触石棉到发病的时间间隔及有无吸烟史等有差异;石棉沉着病及胸膜斑发病与首次接触石棉的时间间隔为10 年以上,肺癌为20 年以上,恶性间皮瘤为30 ~40 年[4]。吸烟和石棉接触的量与肺癌(腺癌为主)及石棉沉着病发病率呈正相关;而恶性间皮瘤与吸烟和石棉接触的量无关,研究显示石棉对于恶性间皮瘤的发生仅是诱发因素[4]。石棉沉着病的诊断依据包括:(1)有石棉接触史,肺组织内发现石棉小体且石棉小体的数量≥2 个/cm2;(2)临床检测有一定程度的肺功能减退;(3)肺组织间质的纤维化[4-5]。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活动时气喘、咳嗽及呼吸急促;CT 表现双肺条索状斑片状影,双侧胸膜弥漫增厚、粘连及钙化,支气管管壁增粗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少数不典型的还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临床需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鉴别,如:(1)特发性胸膜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PPFE 也表现双侧胸膜弥漫性增厚,少部分病例也可见局限性钙化,临床表现与石棉沉着病相似;鉴别主要依赖病理,PPFE主要是胸膜下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较短,主要呈旋涡状及杂乱排列,病变时相一致,增厚的胸膜似片状弹力纤维板,增生的弹力纤维插入紧邻的肺泡间隔,常伴有轻度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肺泡间隔与其相邻的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楚[5]。而石棉沉着病弹力纤维增生不明显,有石棉接触史,肺组织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可见“石棉小体”。(2)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临床上以男性患者更常见,常有嗜烟史,影像学CT可见双肺下叶近胸膜处弥漫性蜂窝肺改变,组织病理常见不同时相病变,可见支气管黏膜化生;明显结构破坏和纤维化伴胸膜下蜂窝样改变,肺实质呈现斑片状纤维化并可见成纤维细胞灶;另外UIP 看不到石棉小体。(3)肺陈旧性肺结核。肺结核为坏死性肉芽肿,常伴有显著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聚集浸润,结核杆菌经抗酸染色呈阳性,这些都是石棉沉着病所不具备的,可做鉴别。
石棉沉着病是一种职业相关性间质性肺病,诊断需要有石棉的接触史,包括家庭使用石棉器材、居住周围环境的石棉污染及直接接触石棉的工人等[6],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以及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肺纤维化和“石棉小体”才可作出诊断。石棉沉着病预后不良,患者晚期多因肺源性心脏病致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