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佳,吴承鼎,顾琳虹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无锡214122)
眼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具有精细而复杂的结构,且十分脆弱。眼科疾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可能出现失明等致残现象[1-2]。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是指发现并纠正患者错误认识,结合行为训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从而改善其应激反应以及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3]。思维导图是利用知识可视化理论,帮助患者更好地获取所需知识,建立信息框架的工具[4]。本研究选取180例眼科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探讨思维导图结合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80例。纳入标准:接受眼科手术;年龄10~60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1.23±10.1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至大专20例,大专以上38例;青光眼手术21例,白内障手术22例,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27例,玻璃体切割手术20例。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41.51±9.8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至大专21例,大专以上36例;青光眼手术23例,白内障手术23例,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25例,玻璃体切割手术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心理干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认真倾听并解答患者疑问,术后进行康复指导。
1.2.2 观察组 实施思维导图结合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①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包括手绘初稿、软件绘制两个环节。首先进行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思维导图初稿的手绘,将本研究内容进行提炼,得出“眼科手术”“康复训练”“出院指导”3个中心词。将3个中心词分别写在3张白纸中心,使用树状图格式结合发散性思维,将每个中心词不同逻辑层面的相关知识点,由中心词向外延伸。同时,用自然弧度线条,将中心词和主要分支里的中心词进行连接,再从各个分支向下一级分支进行扩散,级别顺序为由低至高,线条由粗到细,中心字体由大至小,保持清晰的逻辑,将各个中心词之间的关联呈现出来,注意选择具有较强区分度的线条颜色,可采用引人注目的图形和符号,利用丰富多彩和生动的图形吸引患者的注意力。询问相关专家意见,进行思路整理和修改,并适当补充绘制各个中心词之间的联系。初稿完成后,用Xmind软件绘制正式思维导图。②思维导图结合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心理干预措施。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生、3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责任护士、1名心理咨询师。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指导干预过程,评估管理和协调情况。小组成员均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激励式护理的相关内容。干预前由小组成员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基本资料、社会背景、心理状况等,并根据收集的资料用思维导图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实施方案。术前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眼科手术常见的操作视频,并借助思维导图,逐个分支向其详细讲述操作过程及疾病特点,使患者和家属全面了解眼科手术及疾病知识。利用思维导图向家属介绍压力与应激理论心理干预的概念、目的及内容,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其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在与患者面对面沟通后,全面了解患者现阶段的问题及需求,给予患者足够尊重,并根据其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与家属积极沟通,从侧面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共同找寻有效解决办法,进行护理技能培训,举办病友交流活动。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5],量表包括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越少。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情绪状态越佳。③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住院时间。于术前1 h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血压值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并记录。心率值采用听诊器测量并记录。正常收缩压参考范围9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正常舒张压参考范围60~90 mm Hg,正常心率参考范围60~100次/min。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前房出血、术后散光、后囊混浊、晶状体脱位。
2.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能够维持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6]。目前,眼科疾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7]。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眼科疾病,患者在围术期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围术期护理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8]。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是指发现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结合行为训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行为的干预方法[9]。思维导图是指通过图文结合式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使患者更方便记忆和接受,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0]。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HAMA、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结合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能够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并改善其情绪状态。分析原因:现代压力与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应激应答反应的综合体现,是个体面临或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挑战、威胁时做出的应对和适应的过程。基于此理论的全面个性化心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借助思维导图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传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从疾病原理、治疗手段、恢复手段、心理健康4个维度着手,建立清晰的逻辑和完整的框架,通过反复巩固、重点教育的手段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掌握,使其更直观、生动地了解疾病知识,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改善其情绪状态[11]。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结合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促进患者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原因:眼科患者术前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出汗、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通过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识,结合行为训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行为,从而降低其术前应激反应。负性情绪会使患者发生心脏、血管、血液动力学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等是因为交感神经活动及神经递质的变化,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恢复。同时,思维导图的制作能够锻炼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且思维导图中的颜色、线条、关键词、图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记忆力、逻辑思考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2]。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结合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的心理干预能够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并改善其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