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军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考虑到当前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面对的新形势,有必要详细考察当前我国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实际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实际困境给出应对的策略。本文初步探讨新时代下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教师流动性缺乏、教学评价模式死板等困境,并分析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对新时代下小学义务阶段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教育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的长足进步,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也逐渐面临新的困境。尽管社会各界以及一线教师都已对这些困境有所认识,但这样感性琐碎的认识尚不足以对解决当前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系统可行的借鉴。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对我国当前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产生冲击。因而,唯有系统分析面临的困境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才能因势利导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动力走出困境,进一步改善我国小学义务教育质量。
一、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
任何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反之教育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投入。因而教育面临的困境往往与各类社会矛盾息息相关。若脱离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就不可能对小学义务教育的困境有清晰的认识。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悬殊相对应,我国小学义务教育发展极度不平衡[1]。既有名校博士竞聘教师岗位的经济发达地区知名小学,也有师资力量极度匮乏一人身兼数岗的落后偏远地区简陋小学。这不仅使得落后偏远地区小学教师的精力极度分散影响其教育教学效果,也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卷,不利于该地区小学教师心无旁骛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
(二)教师流动性缺乏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逐渐出现了阶层固化的趋势。上位阶层占有大量资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设置高门槛妨碍下位阶层突破阶层限制。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名校占用过多教育资源,导致优秀教师扎堆进入名校,最终导致教师流动性的缺乏。表面看来,这有利于形成优秀教师团队。但是,这种流动性的缺乏容易导致教师与社会现状脱节,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例如,对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课文《修鞋姑娘》的教学,若教师只是往返于名校等环境,对中下层劳动人民的不能感同身受,就无法真正理解修鞋姑娘的高贵品质,其教学效果自然也可想见。
(三)教学评价模式死板
由于社会阶层流动性缺乏,全社会的努力往往只由少数已经固化的上位人群来评价,从而导致社会评价模式单一(一切向钱看)。这也使得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模式死板,唯分数论盛行。在这样死板的评价模式下,教师和家长都过度关注所谓主科的分数,忽略其他科目与学生本人的身心发展。例如,小学五年级的书法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能磨炼其心性,强化其审美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评价模式下,这样的课程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對策与反思
彻底解决当前我国小学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而非只是某一两个人或部门的义务。尽管受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教师、学校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而不涉社会其他团体的配合方法,但对于当前我国小学义务教育这样的社会配合也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一)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专科毕业生,没有人天然就能胜任小学教师岗位。因而学校招聘到教师后要着力培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帮助教师形成专业的教学团队。各个学校情况各有不同,对教学团队的定位、管理和考核也应有所区别。这样的教学团队必须各司其职、互有分工、团结协作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简单的临时抱团或搭伙劳动。对于师资匮乏的偏远地区,这需要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
例如,对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需要科学素样较高的教师发掘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和思想、需要实验技能较熟的教师筹划演示实验、需要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安排集体观察活动、需要较为熟悉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师斟酌合适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并非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美解决的。
(二)建设教师流动机制
流动和创新是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师如果封闭于某个小团体或小环境内,就不能真正抓住现代科学的内涵,也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有必要从机制上加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区的教师流动。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经验,要求教师在不同的职称阶段里必须在不同的学校任教。这就能够使得教师接触更多的学生群体,从而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更广泛深刻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流动,让他们接触不同算术基础和逻辑能力的学生,身处不同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其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时面临的困难有切身感受和深刻认识,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首先要考虑学生身心的发展,然后才能量化其学习书本知识后的分数表现[2]。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其多元的人生目标。
例如,对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既不能简单粗暴的用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也不能简单的用学生的好人好事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只有综合考察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规范、道德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认同等项目,才能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三、结束语
要彻底解决新时代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困境绝非易事。更不必说,这样的困境背后的社会矛盾十分深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深刻意识到困难的艰巨性和形势的紧迫性、深入调研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不懈探索恰当的应对策略,才能真正让小学义务教育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不是沦为社会阶层固化的推手。
参考文献
[1]张辉蓉, 盛雅琦, 罗敏.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40年: 回眸与反思——基于数据分析的视角[J]. 2021(2019-1):72-80.
[2]张博闻. 困境与对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思考[J]. 2021(2017-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