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必要性探析

2021-12-03 11:24:37张存立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影像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

张存立

提要:广西柳州身处少数民族地区,非遗资源丰富,但同样面临着传承发展难题。影像记录是促进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利用自身学科与资源优势,正通过柳州市非遗影像档案建设等,促进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保护协同发展。

关键词:影像;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个多民族世居的地区,多个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6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0多项进入自治区级项目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非遗项目已经失去原有的发展土壤。而影像记录方式,可将这些传统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保留下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借助近年来借助平台优势,积极探索非遗影像化保护。从2020年开始,更加系统性开展柳州市非遗影像档案建设,试图摸索出一条教学与非遗保护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

一、影像化保护定义

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保护,即用影像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或者再创作,再通過视听媒介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二、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的现实意义

苗族、侗族是柳州市世居少数民族中占比较大的两个民族,有较多项目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苗族、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以往技艺的传承以口传心授和汉字记音为主,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容易造成偏差。例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侗戏,剧本传承即采用汉字记侗音。由于大部分剧目缺少影像记录,给传播和学习造成了诸多不便。2020年12月,笔者在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中了解到,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制作手工艺人仅有12人。芦笙制作技术复杂,步骤烦琐,有必要运用数字化影像,对其选材、铜片(簧片)打制、调音等技术步骤,运用数字化影像进行记录和解析,加以保护传承。类似的非遗项目还有苗族蜡染、苗族织锦等。

三、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非遗保护团队在影像化保护上的实践

德国影像研究者贝亚特·恩格布雷希特根据电影制作者的身份,从拍摄目的、记录的质量与可获得性等方面对遗产保护视觉记录进行分类。她的结论是,“那些系统的、有代表性的视听文献一般是由当地的制片人、视觉研究人员和纪录片制作人制作完成的, 恩格布雷希特还指出,原住民工作组对遗产本身、遗产记录及遗产与视频记录管理而言是一种明智的、负责任的工作方式”。[2]作为本地研究者,抢救挖掘记录本地非遗影像,不管在交通、人员安排,还是在知识结构上,都有其便利条件。从责任与感情上,我们热爱着生活的这片热土,从小耳濡目染的这些非遗项目,对本地人来说,也是抹不去的乡愁,希望让它留存更多的记忆。纵观广西特别是柳州本土,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团队来承担此任。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主动作为。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非遗保护团队以优秀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的设备,以及创新教育平台等优势为依托,通过挖掘、整理、提炼柳州少数民族技艺资源,使影视类课程如专题片制作、毕业作品创作与非遗影像化保护结合起来,通过改变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素养,以期改善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单一传承发展局面。在此背景下,柳州市非遗影像档案建设拉开序幕。该项目计划从柳州市100多个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中,选取一半左右纳入建设目标,进行影像采集。

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非遗保护团队深入村寨,对侗族大歌、侗族刺绣、侗族百家宴、侗戏、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蜡染手工工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非遗项目进行田野调查,采访非遗传承人,用朴实、优美的镜头,记录动听的歌声、娴熟的技艺、隽永的作品……并把每个非遗项目制作一个时长8分钟左右的微专题片,呈现该项目的简单介绍、主要特征、历史沿革、地理分布、文化价值、传承方式、工艺流程或表演技巧、发展状态等方面内容。让观众看了微专题片之后,对该项非遗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于侗族大歌、长安文场、江口梁家拳、侗戏等表演性非遗项目,还完整记录拍摄一两个典型剧目或唱段,呈现其演出过程。

影像档案的不断完善和充实,将为非遗爱好者、学习者、研究者提供可供查阅的资料,并作为信息记录和史料留存。更重要的是,视频经网络发布和媒体传播,有助于非遗宣传推广和科普,从而推动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晓颖.影像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6):4.

猜你喜欢
影像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02:46
影视作品中数字化影像的审美形态研究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社会科学(2016年8期)2016-11-04 01:38:56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
《奔跑吧兄弟》影像的娱乐美学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25:52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