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
摘要:历经千年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中的很多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并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们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道德品质培养也是尤为重要的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就相应的优化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其目的便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立德庶人;高校思政;问题分析;研究对策
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时期,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政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当前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建设,提升他们的劳动教育观念,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这不仅仅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所具有的德育隐形效用,更是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束缚,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契机。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教师的主观意识占据着主导地位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所形成的效果较低、所面临的压力较大、教学难度较大等多方便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教育人员的思想没有与时俱进,又被大量网络信息干扰,对院校自身教育定位不够清晰等。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没有从学生需求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问题导致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遇到了较大的阻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很少从学生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思政能力无法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师为了保持自身的威严,没有及时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思政教育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大多数只限于课堂,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这样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提高学习热情。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下,学生只能够被动式学习知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学生的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自然也无法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在高等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他们的学习感受。但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一些能够跟教材相关联的时事热点充耳不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没有渗透时政案例,致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薄弱,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育内容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
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的核心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的。这一理论不仅仅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所应当。但是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理论语言讲授以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法进行。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实现深度的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当前增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呢。答案必然是实践+理论的共同开展。不过当前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短板。首先,教师从意识形态上并没有认识到思政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课堂上举办一些辩论赛或者演讲就已经属于实践活动开展的范畴了,这种想法是比较片面的。其次,学生们对于实践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程度并不高。在参与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过于追求实践调研报告,因此在填写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编造的现象。正是因为教师以及学生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导致思政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不平衡的现象迟迟无法得到解决。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方法
(一)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践行以生为本理念
对于高校的青年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念,在干什么、怎么干等内容上,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想法,而不喜欢过多关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辅导员或者其他思政工作人员不能够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应该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行为动机,并对他们行动之后可能出现的成果进行判断,让学生能够主动找到其中的不足。因为学生是教育主体,具有一定的尊严性,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或者评价的时候应该以激励教育为例,深度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即使学生出现些许的错误,也不要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尝试采用委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显著增加思政教育的深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当然,这比较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对自身的教书育人方案进行创新与提高。在思政教育上,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思考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之中遇到的一些烦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教师还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前,高校学生除了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以外,还需要承担来自就业、个人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办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心理健康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进而有可能抑郁。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进行疏导,尽快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误区。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辅导
课堂是师生以知识为媒介,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而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立德树人理念下,思政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尊重学生的地位,将学生与教师放在同等地位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流与沟通的有效性,进而使知识传递更加高效。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助网络创新思政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以新媒体为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即时性互动,如微信、微博、论坛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困难,从而疏导学生,并给予他们帮助,这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師在思政教学中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可以在平台中发布热点时政事件供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使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线上开设心理辅导专栏来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转变师生关系,依托互联网构建优质的沟通渠道
在高校,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亦师亦友。二者的关系紧密稳定,学生才能够尊重辅导员、信任辅导员。不过在常规的教育中,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有限,二者的交流并不会特别频繁,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学生有问题不乐于和辅导员说。基于这种问题,辅导员可以添加学生的微信、QQ,并将整个学院的学生拉到一个群里。空闲时间可以在群里与学生们多沟通。当辅导员从班干部处了解到某个学生近期遇到了什么困难的时候,辅导员可以主动与同学私聊,去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尝试安慰、积极与学生寻求解决方法,从而拉近二者的关系。当然,辅导员还可以鼓励学生定期给自己一些建议,毕竟人非完人,及时弥补不足,才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针对学生的建议,辅导员要及时通过留言或者私聊的方式反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让他们乐于给辅导员提意见。在互联网时代,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高效便捷,这就需要輔导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化自己的被动为主动,主动、深入的探究学生的想法。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思政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辅导员也需要不断成长。首先高校辅导员所负责的本身不是思政工作,因此,其思政教育能力要稍微差一些。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的内涵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若辅导员不注意学习新的思政知识,那么思政教育工作就会失去时效性和针对性。最后,辅导员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若辅导员自身能力不足,既会使得思政教育难以推进,也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辅导员应有的敬重。为此,辅导员就需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以新的知识自我武装,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成为学生的最佳学习榜样。在高校的教师团队中,对于思政知识了解最多的莫过于思政教师,为此,辅导员就可以多与思政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能与思政教师共同商议教育渠道,提升教育水平。此外,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网上的学习资源也在逐渐增多。为此,辅导员也可以自己搜索网络资料,学习思政知识以及教育方法。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想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以学生综合发展以及长远成长为基础,积极采用互联网、多媒体以及社会资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为学生思政教育发挥充足的优势。当然,这种教学手段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阻碍,但是教师更应该尝试将挑战化为发展的契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郝艳君,王伟.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1-3.
[2]张雪瑞.以“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公关世界,2021(10):143-144.
[3]伯洁.“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及改进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8):70-71.
[4]杨欣,成晓丽.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可行性途径[J].才智,2021(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