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内涵特征、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

2021-12-03 02:04杨虹孙功苗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章程双高

杨虹 孙功苗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于2019年4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要求重点支持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并积极引领职业教育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为国家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作出努力,这意味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进入以“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目标,对创新发展进行指引的“双高时代”。因此,厘清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内涵特征、深入分析构成要素、探讨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内涵特征

在“双高计划”建设中,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成为持续深化改革和推进内涵建设的关键一环。[1]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现代职业教育具备“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意味着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在内涵特征、主体内容、提升路径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高校治理。

对于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内涵界定,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目的和视角开展了相关研究。张琮、石长林从均衡治理主体的视角分析认为,[2]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就体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寻求均衡,对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综合应用,达到更好地实现对高职院校内部进行控制和管理,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效率。张呈宇、刘思成则基于重大事务决策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3]认为高职院校在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过程中,从整体把握协调和管理,对其自身管理能力进行提升。罗瑶、谭起兵从现代化治理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进行研究,[4]认为高职院校在适应现代化建设中,通过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和制度,合理的管理过程,充分的绩效管理方式,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和方式。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内涵进行探讨,认为完善的治理体系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形成的根本支撑,也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5]在“双高计划”建设中,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高职院校实现其高质量办学的目标追求。因此,要以实现治理使命和提高治理效率为目标,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有效运行治理体系的能力。其具体内涵应该包括统筹各方利益,建立完善学校章程、强化监督保障机制建设、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有序衔接等要素。其中,对各个利益主体参与统筹是核心,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基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则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动力保障。

二、“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构成要素

(一)以章程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首要工作

在“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章程建设,将其作为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首要工作,不断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首要要求是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这也是高职院校贯彻实施依法治校思想的重要体现。[6]首先,要重视章程建设程序,根据国家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制定定位准确、内容全面、规范有力的学校章程,重点要对学校学术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作出明确要求。其次,要提高章程执行力度,对章程执行情况定期报告,提高章程执行严肃性,确保根据学校章程办事。最后,要大力弘扬遵章办事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提倡学习、尊崇、遵守章程,对章程不完善之处及时修订,坚持程序严格和科学规范,把章程建设作为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首要工作。

(二)建立多元共治的高职院校理事会

《意见》明确强调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之路,把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进行深度创新融合,精准把握区域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为区域转型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服务能力,在高职院校和区域发展之间形成“同频共振”。可见,开展校企合作,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助于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中,高职院校要主动组建由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并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学术委员会对学校学术事务权力的管理

《意见》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作用,特别是在学术事务方面的评定审议、决策咨询等作用。学术权力是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建立学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必须要突出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地位,把学术委员会作为行使学术权力的重要载体,将学术治校、教授治学的要求在院校办学实践中落地落实。在“双高计划”建设中,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术定位,制定和执行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其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

(四)设立专业建设和教材选用管理机构

为指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意见》强调:“要在学校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和教材选用委员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在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国家主要通过项目引领方式加以推进,先后推出了国家示范校项目、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等,而且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再一次对专业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方面,尤其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加强对教材选编,出版、印刷、发行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在意识形态等方面与国家治国理政理念相一致,确保教材建设和选用委员会充分发挥治理和监管作用。

(五)有效发挥教代会重要作用

《意见》强调,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重大问题审议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教代会制度,而且也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制度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审议中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高职院校教代会常设机构设在学校工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教代会代表由学校不同群体,如学校领导、中层干部、高层次人才、女性教职工、青年教职工等各类群体按一定比例组成,充分展现教代会的民主性和群众性。

(六)健全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加以优化,发展跨专业的教学组织,不断扩大二级院(系)的管理自主权。明确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二级运行机制和组织设置问题,是健全高职院校院(系)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首先,要不断优化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认真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和要求。其次,要为校院系两级管理积极创造条件,转变集中于校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构建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二级院(系)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管理效能。再次,要完善和细化二级管理细则,特别是各个二级教学单位应拥有相应的人财物自主管理权,为其配备相应的管理力量,规范其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最后,要发展跨专业的教学组织,特别是要发展跨专业、跨学科的柔性教学科研组织,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双高计划”建设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更新高职院校治理理念,树立善治为本治理理念

善治是高职院校治理最高级状态,它追求的是对学校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理念。作为重要的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管理中的融入与体现,注重对民主、法治和效率的结合。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重点要以善治为管理理念,注重学校治理达到以下四种状态。首先,要坚持依法办事,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教育法规等法律要求,构建学校自身的章程,把学校章程作为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其次,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政治前提,充分发挥学校党代会、职代会和工会在重大事件建言建议中的重要作用。再次,要对个体差异给予充分尊重,坚持有奖有罚、奖罚并举、以奖为主的治理方式,对学校各方主体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调动。最后,要始终坚持从学校长远发展、全体师生整体利益出发,对各方利益主体加以协调,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为基础、校友为保障的治理理念,全力构建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利益共同体。

(二)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构建特色完善校本治理框架

我国高职院校原有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普通高校为“样板”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中,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对其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其与相匹配的治理网状架构,[7]构建高职院校基本治理新结构,突出高职院校治理新特色。

第一,构建高职院校治理新框架。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四大支柱。高职院校要在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治理体制中,建立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精于治理、学术委员会精于治学、一批行政工作人员精于服务,对学校的基本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为学校治理结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提供支持与保障。总之,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就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就是要加强对各方利益的协调,强化和突出党委统揽全局的重要作用。

第二,突出高职院校治理新特色。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性。为了对高职院校发展外部环境的优化,提升自身的治理效能,高职院校可以适当聘请外部企业管理人员到院校授课和担任管理人员。同时,政府财政拨款是高职院校主要办学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因此在资金使用上,可以借助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资金管理。总之,高职院校必须要接受社会监督,优化自身的治理结构,确保核心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整。

(三)激发高职院校治理效能,推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人是执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最终主体。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全体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能力,这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加强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要能够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坚持开拓创新、勤勉清廉、服务示范、学习研究和忠诚担当等各项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以提升。其次,要加强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设。中层领导干部在高职院校治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重点加强对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学习创新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大局服务意识的培养,打造一支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中层领导干部队伍。最后,要注重高职院校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特别是在“双高计划”建设中,高职院校更是要从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高度出发,培养一支办事有力、忠于职守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把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各项要求落实在实际管理和服务工作当中。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章程双高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公立中医医院章程建设研究
Reconstruction of energy spectrum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 in atmospheric air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