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工坊涉外师资培训的形式、问题及对策

2021-12-03 02:04祖晓东杨晓丹马妍妍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鲁班工坊师资

祖晓东 杨晓丹 马妍妍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实施“八大行动”,明确提出“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3月,非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启动运营,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自2016年3月第一家鲁班工坊在泰国揭牌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底,中方院校已在非洲建成10个鲁班工坊,在亚非欧三大洲16个国家建成17个鲁班工坊。鲁班工坊已是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影响日渐扩大,成果日益丰硕,成为合作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助推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的凝聚器,同时也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助推器。鲁班工坊师资培训是推动职业教育更加开放畅通,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师资培训既是鲁班工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又是构建职教成果共享平台的关键一环。

一、鲁班工坊师资培训的功能

作为天津原创并率先实践的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鲁班工坊既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又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通过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合作国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并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鲁班工坊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教育部组织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为重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及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1]

师资培训既是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又是与合作国院校共享中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必要途径。通过培训,使合作国院校教师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应用技术技能解决工程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系统化、标准化的师资培训,有利于促进合作国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有利于发挥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更好地分享中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更有利于促进鲁班工坊的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鲁班工坊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

在已往的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中基本原则与做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点:鲁班工坊师资培训属于来华留学生非学历教育的高级进修生培训,受训教师均来自鲁班工坊合作国院校,有较高学历层次或职称,一般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有一定的教学实际经验且年龄不超过50岁。在师资培训过程中,中方院校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以及“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模式。根据受训教师专业基础、语言水平、文化差异、学习动力等方面的不同,针对共建专业实施为期2~12周不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理实一体的师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目前“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中方院校选派教师到合作国当地进行师资培训。在鲁班工坊筹备建设期间,中方院校积极选派优秀师资队伍到合作国院校进行项目调研、筹备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合作国院校教师与中方教师一起在鲁班工坊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等关键技术,而且学习了中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随后,受训教师利用所学知识在当地对工坊招收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知识技能培养。

第二种形式,鲁班工坊合作国院校的教学团队、管理团队来华接受培训。中方院校依托国内先进的实训实验设备,开展系统化、阶梯式的培训,使受训教师掌握职教新理念、教学新模式、技术新应用,同时使其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等。

第三种形式,线上师资培训。由于受疫情和其它各种因素影响,传统国际交流模式受到巨大制约,中方院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师资培训。

三、鲁班工坊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国情不同导致线上师资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在开展线上师资培训过程中,由于鲁班工坊合作国的国情差异较大,导致线上师资培训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一是合作国网络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如泰国、印度尼西亚等网络设施较好的亚洲国家能利用空中课堂进行直播课程,从而顺利开展线上培训,而吉布提、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因为网络设施较差,只能借助录播课、微课等形式进行线上培训,难以保证培训进程和培训效果;二是网络培训平台差异较大,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国内常用的会议平台因某些原因不能在合作国使用,只能选择合作国提供的第三方培训平台,培训效果通常不理想;三是沟通联络缺乏有效性,部分国家教师由于缺乏严谨的工作习惯且时间观念淡薄,使得培训时间一再更改,加之时差等因素,导致培训进展缓慢,难以完成既定培训内容。

(二)中方院校国际化师资培训准备不足

作为师资培训的供给方,中方院校往往因缺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举措,使得培训效果不佳。一是师资培训方案质量不高。由于各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受训教师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障碍,为师资培训方案的制定增加了难度。二是师资培训课程不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国际化教材缺失,课程中缺少国际化视角。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教师对鲁班工坊合作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现状的了解不充分,对鲁班工坊所建设专业的理解不细致,对技术标准掌握不精准,对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把握不全面,导致所讲授的课程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四是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不高。培训教师队伍中拥有赴国(境)外培训或推进项目建设经历的教师比例很小,缺乏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国际化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存有欠缺。五是培训经验缺乏。因对外教学经验欠缺,对中外文化差异,如教育理念和理论方法估计不足,导致师资培养供需之间存在隔阂。六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尚未制定出一套完善细化的师资培训管理体系,缺少师资培训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在课程选择、过程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国际化课程与教学受重视程度偏低,教师直接或间接提升课程与教学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动力不足,专业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够深入,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七是缺乏人文交融。在师资培训过程中,由于受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双方由于语言差异、文化习俗差异、饮食差异、生活环境差异等因素,缺乏有效沟通,势必导致培训质量不高。

(三)中方院校涉外管理服务团队水平不高

中方院校涉外人员或侧重管理、缺乏服务意识,或过度管理、未赋予受训教师足够的自主权,使得师资培训工作常常事倍功半。在培训过程中,中方院校往往只关注教学团队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视管理服务团队在课下对受训教师生活上的关怀。中方院校的管理服务团队常常因缺乏涉外培训经验、外语水平不高、对受训教师文化习俗等方面了解不足等问题,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使受训教师难以找到归属感,产生孤独失落等消极情绪,甚至对中方院校的相关安排有抵触心理,使得师资培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四、提高鲁班工坊师资培训的对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要求。这不仅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构建全新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交流机制打开了新空间。其中,以鲁班工坊为平台,充分发挥其在技术交流、人才流动、信息沟通等领域的作用,推进有质量、有标准、有特色的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2]

(一)明确“三服务三对接三个一”师资培训原则

明确开展师资培训的前提是始终坚持“三服务三对接三个一”的原则。所谓“三服务”是指师资培训要服务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服务“走出去”中国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服务合作国院校的师资培训需求。“三对接”是指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3]“三个一”是指在师资培训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国一策、一校一案、一期一议,切实做到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即在充分调研合作国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师资培训的策略;在全面研究合作院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教师的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定位精准的师资培训方案;在积极总结已进行师资培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实时的教学进度,与合作院校保持长效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师资培训成效。

(二)推广“四双五能四有”师资培训模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铁道学院”)坚持“建国际品牌、树国内名牌”的发展思路,以鲁班工坊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启动国际化进程,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已参与建设3个鲁班工坊。为服务中泰铁路建设、运营,2018年7月,我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高铁类技术技能培养中心——泰国鲁班工坊铁院中心正式启动运营;为服务“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亚吉铁路和吉布提港口经济发展,2019年3月,非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顺利启动运营;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尼日利亚2014—2043年铁路现代化改造规划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2020年11月,第一家采用“云揭牌”形式启动运营的鲁班工坊——尼日利亚鲁班工坊正式揭牌。在鲁班工坊建设、可持续运行的过程中,铁道学院不断吸收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探索提出“四双五能四有”的师资培训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双”指师资培训的方式,即“双讲”“双练”“双测”“双证”。“双讲”即“讲专业理论知识、讲实践操作”;“双练”即“练习专业技能,练习教育教学技能”;“双测”即“测试理论知识,测试实际操作技能”;“双证”即“获得结业证和资格证”。“五能”为师资培训的宗旨,即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自我学习提升能力。“四有”为师资培训的目标,即培养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国际知识和国际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双五能四有”是针对鲁班工坊合作院校教师特点而设计的师资培养模式,意在培养出合作国所急需的合格的专业教师,并使其既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又具有教育教学技能,完成培训后具备培养符合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四双五能四有”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师资培训模式,能为建成鲁班工坊的中方院校提供有益参考。

(三)打造一支师资队伍和一支管理人才队伍

推进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全力打造一支“双师双语双能”的师资队伍和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标准的管理人才队伍,持续提升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激活国际化办学发展的新引擎。中方院校积极遴选参与培训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要求参与涉外培训的教师不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技能,而且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熟练使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参加师资培训管理团队不仅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效的执行力、良好的外语水平、优秀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要热心、细心和耐心。两支队伍或有在鲁班工坊合作国实地调研的经验,或通晓工坊合作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及社会发展需求,如此,既能够确保在师资培训方案制订、课程教授、课下辅导的全过程中,中方院校可以按照国际化专业标准,结合合作国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培训,又能够确保在对受训教师管理服务的过程中,破除语言、文化习俗、饮食、生活环境的藩篱,提升受训教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4]

(四)做好师资培训方案、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在师资培训方案制订、培训教材编写和教学资源建设前,要充分考虑鲁班工坊合作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状,深入理解鲁班工坊建设的专业,精准把握技术标准和产品,并全面把握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不搞“一刀切”,务求“一国一策”“一期一策”,对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精心组织、严密安排、狠抓落实。所建设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应该能充分体现中国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且能够让受训教师更加系统、更加便捷地掌握中国先进技术和发展动向。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整合收集所授专业的微课、课件和考试资源,方便受训教师在培训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坚持“国际化+本土化”;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推广“多元化+个性化”;在实践教学配套方面,推行“共享化+联合化”。

(五)开展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为确保鲁班工坊师资培训工作的高质量进行,使受训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特色,中方院校应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一是要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参观参访活动。在尊重地域性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在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为受训教师提供一种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使受训教师不仅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所教授行业的现状,更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知晓一个真实的中国。在完成培训后,不仅能增加受训教师对中国技术的认同感,还可以大大提高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实现“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二是积极拓展网络宣传渠道。建设院校多语种网站,推出微信公众号,并及时更新信息,让受训教师以及更多境外院校、企业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中方院校的最新动态,在来华前对培训地点的人文环境、饮食环境和居住环境有一定了解,使其来华后更快地融入中国的生活。

(六)探索丰富线上师资培训形式

对于无法开展线下师资培训的院校,应在充分调研后,在合理设计线上培训课程目标、精心挑选线上培训内容、统筹架构线上培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精准高效地开展线上培训工作。在教学方式方面“求同存异”,管理方面“刚柔并济”,考核方面“多元创新”,师资方面“注入新活力”,根据线上教学的优势及劣势,适当调整人才规划和培训模式,秉持“导学导训,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勾勒“多元结合,教学相长,分类施教”的“中方导学、外方探究、中外互动、全员参与”的线上教学导图,使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真正实现同频共振,线上教学高质量在轨运行。

(七)完善师资培训管理及考核机制

在完善鲁班工坊师资培训管理机制方面,中方院校与鲁班工坊合作院校需建立高效的境内外沟通协同机制,在充分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与合作国院校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共商、共建国际化课程设置方案及师资培训方案,共同解答受训教师在教学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更能确保定位精准、合作共赢的师资培训成效。

在完善鲁班工坊师资培训考核机制方面,一是中方院校需制定并完善涉及培训教师的相关激励奖励机制,坚持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涉外培训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师资培训方案、不断提高师资培训标准、不断优化师资培训效果,促使师资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中;二是中方院校还需制定与完善涉及受训教师的考核机制,对其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自我学习提升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与外方教育管理部门沟通,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选拔和晋升的重要条件,以此提升受训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鲁班工坊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超级『鲁班』
『万工始祖』鲁班
聪明的鲁班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鲁班造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