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媒体环境的改变不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进而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冲击与影响。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思政教师是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人物,在变化的环境中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的目的便是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师网络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思治教师网络素养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师;教师素养
一、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政教师网络素养的现实意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用户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1994年4月20日,中国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由此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时代。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发布,当年中國的网络用户是62万,26年过去,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井喷之势,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王小波曾说:“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但互联网已改变了话语权力的格局。如今,互联网成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后的第五大媒体,且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除此之外,它更是人们表达自我、沟通互联的平台。随着5G时代来临,信息科技和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知识成长与流通的速度较以往更加快速与频繁,知识的来源也更为多元与广泛。网络媒体的发展与流行,不但造成出版业的大变革,同时更对人们生活与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知不觉中,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网络信息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的构建,网络俨然成为一所“看不见的学校”,学生在这里可以获得学校教育中无法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可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有可能是无用的,也有可能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长架构发展的特殊时期,贴合时代脉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是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教师既是经师亦为人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应协助学生面对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引用更多的网络案例,把思政课上好,上活至关重要。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之下,思政课教师仍是课程重要的主导者,是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推动着。因此,思政教师是否具备完整的网络素养是能否推动网络素养教育的关键之一。
二、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师网络素养现状和问题
思政教师对于"网络素养”一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网络素养教育理念的认知却不清晰,对于网络素养包含哪几个维度非常模糊。在思想上,思政教师尚未把网络素养融入到他们的教育理念系统中,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更没有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实际的思政教学之中,从而出现了一种形知而实未知的现象。这就导致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在网络素养方面的缺失,更不能准确地对自身网络素养进行规划与提升。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思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思政教师教育思想,促进思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素养教育是近年崛起的新兴议题,实施网络素养教育工程,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都离不开思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思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都缺乏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缺乏与网络教学相关的课程,没有规范化、体系化的专门教育,这是当前思政教师网络素养整体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良好的职前、职后培训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弥补和完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足,缺乏网络素养培训导致思政教师难以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这也是思政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无法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政教师网络素养的多维路径
思政教师拥有良好的网络素养,不仅使其能正确地对待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还可以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思政教学,对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倡导并鼓励思政教师发展多元自学能力,提升网络素养,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畅游网络海洋。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进修渠道和采取相应的培训措施来提高思政教师网络素养,增进思政教师教学专业能力,让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思政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每个阶段。一方面,发展思政教师专业社群、鼓励思政教师运用各种非正式学习渠道获取知识,不断进修;另一方面,在思政师资培训中开设相应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提供多元且具深层意义的网络研、活动及课程,增进思政教师网络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提供多元且具深层意义的教师专业成长研习、活动及课程。鼓励思政教师将网络资源融入教学,将网络资源融入思政教学中,一方面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获取新知的需求,在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融入思政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婷婷,张艳萍.青少年网络素养:概念演进、指标构建与培育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8(07):42-46.
[2]王国珍.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2):143-147.
[3]李宝敏.基于探究的网络素养教育:为何、是何与如何[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Z2):47-54.
[4]陈华栋.当前教育网络舆情特点分析与对策思考——基于2013年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实证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07):89-93.
[5]王国珍,罗海鸥.新加坡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06):99-103.
[6]王国珍.网络素养教育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网瘾防治机制探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09):82-96+127-128.
[7]李永华,王朝洁.关于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03):158-160+135.
[8]李海峰.网络传播中网络素养培育的文化思辨[J].新闻界,2007(04): 54-55.
[9]刘伟国.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J].新闻界,2005(01): 28-29.
作者简介
刘佳,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出生年月1992年2月,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