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2017-02-04 16:10叶明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9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信任度提升

叶明华

摘 要:社会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为此,有必要凝练教师的三颗心,即关爱之心、敬畏之心和学生之心。其本质就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关键词:提升;思政教师;信任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096

2015年的教师节人民日报有个时评,其最后一句话是“亲爱的老师,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愿我们所有人能给予你们最好的赞美,就是信任”可见,社会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导师需要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需要教师人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获得学生对思政教育更多地信任。这离不开凝练教师的三颗心。

其一,用关爱之心对待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我们教师教育工作的基础,爱也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增进师生的友谊关爱,学生就会“爱屋及乌”,就会“亲其师、信其师”,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尊重学生,首先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90后大学生的观念与两课教育想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两课教学中一些基本内容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知。如有些学生不知道人大、政协是干什么的?等等。一些教师也会感叹现在的学生政治知识的素养太差,有时会忍不住出言不逊伤害到学生的自尊。一些学生本来就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此时就更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而教师的讥笑,会把他们推出思政课的大门。因此,思政教师应充分了解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才能使教师认识避免偏颇。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跟学生对话交流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冷静,善于等待。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放弃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责任。对于个别学生比较出格的言行的做法应予以及时的指正,这也是对其他学生或教学内容的尊重。

关爱学生还要关心学生的整体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两课教师面对的是全校的各年级学生。大学生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可适当加入本校、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风貌等介绍,使学生能更快地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本地。对于二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则可适当进行相关理论的拓展教学,三年级可进行一些考研、就业方面的指导。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些课堂外的交流,可使师生处在一种相对平等的地位。而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师生进行的对话交流更容易得到学生许多真实信息,教师的表达也易生活化,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起到思政课教学的教书育人工作。

关爱学生更要理解、欣赏学生。学生的想法有时会很单纯,偏激。这需要我们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寻找他们特长与表达的闪光点。受赏识是人类的本性需求,大学生进校后,各种人才会显露,许多在原来高中的佼佼者会在竞争中败下阵,这会形成一种新的压抑。因而,在他们走上社会的最后一站,重塑他们的信心很有必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比如学生间口头或写作表达能力差异,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总之,教师的关爱更多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只有真心真意的赏识,才能得到学生积极反馈。反之,有些老师的表扬太滥,会使学生认为老师为讨好学生而惺惺作态。因此,在夸奖学生时,要善于捕捉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样的赏识才能有的放矢,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持续不断的提高自己。

其二,用敬畏之心对待教学。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有一颗恭敬而虔诚的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学教育的对象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生命体,教育使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同时他们现在所受的大学教育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而教师则在教学中燃烧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体。这是我们敬畏教学的理由。

敬畏教学必然要敬畏课堂。许多思政教师每天经历着相似的工作,重复着“年年岁岁课相似”的无趣生涯。随着时间流逝,上课的激情会渐渐消退,甚至产生了倦怠情绪。反观过去一些大师们上了一辈子课,但对每堂课仍如履薄冰。朱自清先生把上每一节课都当作大事来对待,哪怕是很熟的教材,课前也要精心设计,仔细预备,进课堂时还十分紧张。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书,担任英语系主任。每周四晚上,他却从来不见客,因为第二天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钱理群先生一次回母校南师附中为学生讲鲁迅。为了三天的课,钱老写了七天教案,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钱老说: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课堂是教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当老师的讲课得到学生的热烈反应,赞许,这也许是教师幸福感滋生的重要源泉之一。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学生的肯定,上课教师会快乐一整天。敬畏课堂要求老师精益求精地备课,仔细斟酌每一个教学细节,不拔高目标,不高谈阔论,不随波逐浪,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敬畏课堂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反馈,以极大的责任心和耐心聆听学生疑惑,困其所困,思其所思,悟其所悟,乐其所乐。总之敬畏课堂要求老师关注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手段是否实用?教学氛围是否融洽?教学结果是否满意?敬畏课堂的教师会把课堂视为神圣殿堂,怀着虔敬之心,默默地探索、追求,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敬畏教学还要敬畏知识。知识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每个人都有自己实践的局限,因而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吸取别人社会实践中的思想知识。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理境界的灯烛”。培根亦曾发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呐喊。可见,知识在人类社会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伟大意义和深刻作用。“若致知,则知识当自渐明,不曾见人有一件事终思不到也。知识明,则力量自进”。知识永远是人类最为神圣、高尚的营养和武器,知识能改变命运。在改变个人的同时知识更是驱动人类历史巨轮的引擎。理解到此一股敬畏知识之情就会油然而生。牛顿说过,“在宇宙的奥秘面前,我只是一个海边拾贝的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着知识积累与日俱增,知识圈圆周越来越大了,教师会感到不知不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此敬畏知识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积极去思考研究,不断增加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厚度、拓展知识的宽度、挖掘知识的深度。由于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革命和建设等理论的解释,这更需要我们用更丰富的知识,更深邃的思想,更生动活泼形式、更有说服力和理解力的语言,才有底气把课上好!在当前知识碎片化盛行时代,思政课教师更要耐住寂寞,沉下心来,认真研读相关理论典籍,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中国社会的实际。把两者结合而成的正能量传播到教学之中。

敬畏知识还要严谨地传授知识。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对知识的严谨传授态度。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传授的知识要有根据。对于理论内容要力求来自于原著的正确解读,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人云亦云。对于引用的案例力求客观公正,不能随意解读,以偏概全。论从史出,以理服人,坚持真理。严谨的知识传授还要求教师科学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要传授的知识尽可能形象、直观,减少自己的主观臆断。严谨的知识传授需要教师做好专业与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用科研的深度、广度来服务教学知识的输出。此外,严谨的知识传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还需要对一些明显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予以坚决的抵制。

其三,用学生之心对待自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有些人教学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领会的教,而是尽他们所愿教的去教。”在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常可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慷慨陈词,学生在教室中呼呼大睡。如果这种学生是个别现象,那可能有特殊原因,但如大部分同学都在我行我素,那就是出现了教与学的脱节。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阅历各异,工作学习能力和经验也有高低之别,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都有所差异。因此,教师与学生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习惯于用主观的、单一的思路进行思考,跳不出自我的圈子,长久下去就会形成先入为主、舍我其谁的教学态度。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心理学和教育学告诉我们要常用学生心看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否则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往往会导向经验教学。容易以己度人。因此,我们要常换位思考。要降低姿态、转换角度、调整视角、变换位置,在求同中存异,在比较中反思,将换位中思考。

换位思考有许多做法,但最基本的要完成二问。其一是: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学生有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倘若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剥夺时,他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出现攻击性言行。其二为: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希望什么?思政课老师不妨经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不希望遇到一位上课刻板无趣,布置大量无意义课外作业的教师。因此,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完成换位思考的基本二问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此外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较固定的理论思维传授,但人因其自身的生活体验、意识形态等,可能又会有着多样的思维倾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最后走向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正确的思维认知。这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体验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如在讲课时,发现学生对某一内容不太感兴趣时,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精讲简讲,反之则做更多的讲解和讨论。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为人师表尤为重要。要让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让学生接受,自己要真信、真讲,一个真实的人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换位。

总之,教师三颗心其本质就是师德的一种表达,也可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标贴。教师用三颗心换来学生和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信任这也应当是全体思政教师的意愿。习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也印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凝练师心获得学生认同与信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目标已立,建设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姜泓冰.给老师的最好赞美是信任[N].人民日报,2015-09-10.

[2]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次定.伊川学案(上)[M]//宋元学案·卷十五.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05-18.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信任度提升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2014,如何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