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蒋金铜
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在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优势在于其高潜质的创新素养,创新潜质已经成为实现理想人生的必备条件。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总目标中的核心要求提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位学生养成推陈出新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要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解放学生的感官,开放教学的时空,提供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静相宜,创新无界,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践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学生的“四种”器官,“四积”学生的创新潜质,丰润学生的创新素养。
眼睛是人接受外界信息量的最大感觉器官,科学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的信息获取依赖于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与外界的交流,表达人的思维、情感。数学教学中多数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眼睛,观察、操作等活动离不开双眼。“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能源。”许多创新活动缘于直觉,观察中可以练就敏锐的直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观察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物、现象的能力。
观察的前提是解放学生的双眼,解放学生的双眼要求我们教师不“剥夺”学生观察的权利,不“捂住”学生的眼睛,不用自己的眼睛替代学生的眼睛,代替学生观察、表达,而要让学生亲自观察、自由观察,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在自主观察中获得更多发现,生发创新灵感,积蓄创新直觉。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在观察中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为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和体验,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长方体木块和一个正方体木块,让他们亲历观察活动。在学生观察时,我没有做过多的指导,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去观察木块。在学生充分观察后,我再组织他们交流,在交流了“什么是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后,我问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长方体,你看到了几个面?”有的说看到了一个面,有的说看到了两个面,有的说看到了三个面。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我又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一个长方体的几个面?”学生为了能看到尽可能多的面,有的将长方体木块拿起来举过头顶观看,有的站到凳子上俯视,还有的学生眯着一只眼睛观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操作、观察后,多数学生回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突然有一位学生说:“我看到了四个面。”于是我让他演示给大家看,原来他的长方体比较小,位于两眼之间,果然可以看到四个面。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如果给我一个足够大、足够空的长方体,我最多可以看到六个面。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我现在就能够看到它的六个面。”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批评制止,而是表扬了他们的大胆观察与创举,借机鼓励他们要开放观察角度,勇敢地去探索发现。
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双眼,揭开障目的树叶,激励他们主动观察,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拓宽视野,积蓄创新直觉,让他们用自己的明目去寻觅光明。
朱清时院士说过:“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另辟蹊径的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素质。创新思维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思维活动,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而想象则是创新思维的支柱。“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我们要将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激励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想象。
解放学生大脑就是让学生敢想、能想、会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想象,帮助学生破除“唯师唯书”的意识,养成敢于批判质疑、勇于破旧立新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拼成了一个表面积是60 平方分米的正方体,倘若把这两个长方体改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在出示题目后,我没有急于指导,而是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还拿起同桌的文具盒与自己的文具盒拼摆,帮助自己想象理解,可是好一阵子还是没有谁能解答出来,还有一位女生说出了困惑:“老师,我们虽然可以求出小长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但是无法计算出它的长、宽、高,也不能求出拼成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所以算不出面积。”看来学生受到了惯性思维的束缚,认为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就必须知道它的长、宽、高。于是,我提醒学生:“我们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想法,难道非得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才可以计算它的表面积吗?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想想拼成的大长方体和原来拼成的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放飞想象,一位女生说:“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后,它的表面积会比大正方体多出两个面,同时减少一个面,实质上比大正方体增加了一个面。大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60÷6=10 平方分米,所以大长方体的面积是10×(6+1)=70 平方分米。”看来她的想象已经跨跃了障碍,超强的想象力让她找到了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麦考莱认为:“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我们要发挥儿童的这一优势,解放他们的大脑,给予他们想象的自由,充分激发想象潜能,积淀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中提倡“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实现手脑并用”,同时,陶先生提出:“解放学生双手,从事生产实践,从事科学实验,从事发明创造。”解放学生双手,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用一根无形的绳子将孩子的手捆绑,而要为学生松绑,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体验,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思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积累创新实践经验。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思维载体,在活动中创新,积储创新技能。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动手的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让创新在学生的指尖流淌。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一列举的策略》一课中,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掌握了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用24 块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瓷砖铺成长方形,怎样铺,长方形周长最小?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看到他们茫然无助的样子,我也没有直接介绍列举方法,而是给他们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利用实物动手操作,自己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学生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中分别将24 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排、两排、三排、四排,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然后分别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从而解决了问题。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还发现:每两个正方形摆在一起时就会有两个面重合,每两个面重合就会减少两条边长,当排成一排时就会减少23×2=46 条边长,所以周长是24×4-46=50 厘米。当排成四排时,每排六个正方形,重合的边最多,这样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最短,即24×4-5×2×4-3×2×6=20 厘米。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找到了思维的支点,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还有了新的发现:“当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时,周长就越小。”这也为学生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创新思维不是凭空幻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鸿沟而无法跨越时,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他们通过操作来寻求支持,在灵动的操作中创新思维,飞向成功的殿堂。
创新素养是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变通性。创新素养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创造教育的先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提出:“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双眼、大脑、双手和嘴巴,让他们从小蕴积创新潜质,缔造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