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 朱凤兰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在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利用合适的数学教材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应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将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导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相应的数学练习题,并且从中引导,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开课五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因此,教师应该在这一时间段及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在一家敬老院里有许多老人都非常喜欢吃菜椒,菜椒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的消化,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和维生素K,能够治疗老年人的牙龈出血以及贫血的症状,同时,食用菜椒还能够有效地预防便秘。因此,敬老院的院长就拜托王先生往敬老院里运送一批菜椒,送给敬老院的菜椒总共有十盒,每盒菜椒总共有十二个,那么送给敬老院的菜椒总共有多少个呢?教师讲完故事并且提出疑问之后,学生都积极地进行交流讨论,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将十个盒子的12 个菜椒依次相加得出菜椒的总数,但是也有同学认为这种方法太过复杂,可以运用乘法“10×12”来得出菜椒的总数。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被迫地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死板地记忆相应的数学知识点,最终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教学过程的自由性,突出教学的创新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相应的教学,明确数学课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与老师自由商讨、研究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长度,然后引导学生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而是为学生设置以下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例题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谁更大?(2)怎样才是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3)怎样得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就应该将讨论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讨论。有些学生认为可以用尺子将长方形、正方形以一平方厘米为单位进行划分,数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各有多少个1 平方厘米,由此探究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密切联系,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关。最后,学生就可以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边长乘边长。
这种数学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能够运用在数学教学材料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拓展,而且还能够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在使学生体会获取数学知识乐趣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当前小学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往往和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引导学生积累相应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数学题型多种解题方法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展开相应的习题练习,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完乘法和除法运算后,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果园里面的水果成熟了,李先生要将5400 千克的水果先运往市场出售,他打算用三辆车分五次全部运完,那么李先生平均每辆车应该运送多少千克的水果?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提出了两种做题的思路:(1)5400÷3÷5,先求一辆汽车五次运送多少千克的水果,再求一辆车一次需要运送多少千克的水果。(2)5400÷5÷3,先求三辆车一次运送多少千克的水果,再求一辆车一次需要运送多少千克的水果。教师在了解到学生能够运用这两种思路来解答问题之后,就应该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另一种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地动脑思考。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得出了可以采用“5400÷(3×5)”的方式来解决这一数学问题。这种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逻辑的魅力,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数学习题训练,不仅能够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而且还能够增加数学知识储备,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阶段,中小学教育都倡导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相应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相应的评价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提出疑问、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心,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如果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认知,那么教师不应该急于评价,而是应该先找出学生出现错误认知的原因,然后再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去改正自己错误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而教师面对不断进步的学生,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采用多样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而且还能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无意注意。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中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身心发展特征,有目的性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