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 静
当听到同伴“放屁”时,有的幼儿会哈哈大笑,有的幼儿会感到极为尴尬。为此,我通过师幼共读与幼儿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究“噗”的秘密,学会正确对待“噗”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
1.播放“屁”的声音,激发探索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出示字帖“噗”“屁”,师幼约定用“噗”代替“屁”。
2.提问:“噗”除了声音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噗”有声音和气味。
1.主人公小强出现,引入话题:“噗”真的很奇怪吗?
小结:每个幼儿对困惑,都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
2.继续讲述故事,了解“噗”的群体。
提问:小强一路上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听到了大象“噗”、小老鼠“噗”、家里的朋友“噗”。)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谁会“噗”?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噗”。
3.了解“噗”产生的原理。
通过出示“噗”产生的人体示意图,了解“噗”的形成原理。师幼共同依据示意图指一指,说一说“噗”的形成过程。
小结:“噗”是这样产生的,首先咀嚼时空气和食物从嘴里进入食道,再经过胃,然后连同大肠和直肠里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最后一起从肛门里排出来。
师:现在给你们4 分钟时间自由阅读,看一看“噗”到底有哪些秘密?
1.“噗”的次数和排量。
提问:人平均一天会“噗”多少次?多少量?
小结:人平均一天要“噗”10 多次呢。如果用牛奶瓶将这些“噗”储存起来,就是两瓶半牛奶。
2.“噗”与食物的秘密。
提问:在阅读中发现了“噗”与食物之间有哪些秘密?
小结:吃了像胡萝卜、洋葱、韭菜这些特殊气味的蔬菜,就会产生特殊气味的“噗”;吃了像牛奶、鸡蛋、肉类这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就会产生很臭的“噗”;吃了像香蕉、土豆、山芋这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噗”就会变得很多。所以平时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这样“噗”才不会很臭,身体才会更健康。
3.“噗”与身体的秘密。
每天都“噗”表明身体健康,但有时候“噗”太多,可能是生病了。了解这么多“噗”的秘密后,“噗”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就像打嗝、做梦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
1.讨论:有“噗”不放会怎么样?
提问:依据你的经验,有“噗”憋住不放会怎样?
小结:有“噗”不放,就会出现像小强这样很多不好的状况,所以想“噗”就“噗”。
2.探讨避免尴尬的办法。
提问:尽管说想“噗”就“噗”,可是生活中“噗”得太响或者臭味飘散还是会让人有些难堪。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呢?
小结:大家可以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噗”。还有,“噗”的气味很难闻,可以种一点花草,或者涂、放一些有香气的东西。
最后小强还有一个疑惑,水母“噗”不“噗”呢?
幼儿对“屁”这一现象感兴趣,我捕捉这一教育契机,提取绘本有效信息,巧妙设计教学方案,让幼儿知道“放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给予幼儿科学的生活指导,教会幼儿健康生活,正确对待“噗”。
我将大象“噗”、小老鼠“噗”、家里的朋友“噗”三个画面放在一张页面上,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这个页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中,我设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让幼儿带着问题探索绘本,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