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家庭劳动教育
——以二孩家庭为例

2021-12-01 13:54曲羽佳
好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家务妹妹劳动

文 曲羽佳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易被忽视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当劳动教育缺位和异化,幼儿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严峻挑战。本文基于家庭劳动教育现状,在生活教育理念引领下探索家庭劳动教育。

一、劳动意识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观点,认为“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家务繁杂而琐碎,基本上都是父母“包办”,不少幼儿因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部分指出:“劳动意识: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每个幼儿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既能收获成长,又能体验劳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家庭责任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

以二孩家庭为例。“大宝”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二宝”还是幼儿。

在家务分工中,妈妈安排姐姐负责洗碗筷;妹妹负责擦桌子;妈妈负责洗衣服,做早饭;爸爸负责全家打扫。该家庭还设置了家务记录积分表,每人一栏,每天记录,完成任务积一分。按月累计,比比谁是家中的“劳动之星”。有时,幼儿的家务成果不理想,如碗没扫干净、桌子没擦干净等。

此时,家长不会包办代替,只是给予提示与鼓励。当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出劳动价值时,幼儿就会不断增强劳动意识。

二、自我管理的尝试

因为疫情的影响,作为社工的爸爸时常在外加班,妈妈仍旧在家照顾幼儿。平静的生活被一个电话打破。乐于志愿服务的妈妈接到社区电话,通知晚上入户调查疫情情况。因此,两个幼儿晚饭后就无人照顾。

出于安全考虑,幼儿的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请其他成人来家照顾两个幼儿。但这次,幼儿妈妈尝试放手,让姐姐带着妹妹。结果是,姐姐较好地当起了“家长”,履行了帮妹妹洗澡,给妹妹讲故事、准备睡前水果、陪伴妹妹入睡的职责。

通过尝试,妈妈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提到的“小先生制”的教育理念的魅力。此外,这些源于家庭的劳动,能够让幼儿体会父母的不易,懂得体谅他人,珍惜生活。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责任担当的萌芽

“我能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幼儿会困惑。成长中的幼儿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父母和爷爷奶奶把所有爱都献给了幼儿,有的幼儿被骄纵得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幼儿被爱压抑得无法喘息。幼儿能如何表现,取决于家长。

立身为本,幼儿除了要成为能学习的人,更要成为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父母要带领幼儿经常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让幼儿在体验服务的同时,感受劳动的魅力。

现在是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劳动能够培养幼儿生活技能,开拓幼儿视野,塑造幼儿优良品质。

劳动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给予幼儿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幼儿感到充实、幸福。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愉悦,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

现在是家长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的最佳时机,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教师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获得什么呢?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让幼儿从劳动中获得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家务妹妹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帮妈妈做家务
我的妹妹不爱我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少年,你认真做家务的样子很美
热爱劳动
我的妹妹 等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带妹妹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