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英(甘肃酒泉市东关街第二小学)
责任心是社会个体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任务的态度和行为,责任心属于社会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需要认识到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中近些年来对于责任感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培养,让责任感逐渐形成个性品质以及心理习惯。可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并不仅仅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过程,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小学生如果有了责任感、具备责任意识,能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独立自主、自强自律。缺少了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德育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学校属于小学生培养责任感的重要场所,教师需要在小学关键的成长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当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行为,例如:随意破坏公物、对社会漠不关心、长期沉迷网络、学习态度松懈、违规违纪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属于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的,跟当前小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不足有直接关系,因此,站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加强小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很有必要。
很多小学生对于读书的意义认知不深刻,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识字、为了学历。一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养育却忽视了教育,在生活中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提出的物质需求,希望孩子能够回馈优秀的学习成绩,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孩子们变得四体不勤,认为读书完全是为了应付父母,学习积极性不强,在学习中自然也不会刻苦努力。这种情况其实十分常见,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被教师和家长逼着读书学习。这一部分学生一旦在学习中脱离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管,会立刻把学习抛诸脑后。在日常学习中学习不用心,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且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感觉到愧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家长陪着写作业、课堂听讲不认真课下疯狂参与补习班的情况。
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很多小学生都有了独立意识,逐渐认识到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学习任务是自己的责任。但是在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愿意承担其他的责任。例如:没带学习用品是父母没收拾好、家庭作业出错是父母没检查好、上学迟到了是父母喊起床晚了,却对于自己的过失轻描淡写,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诿到其他人的身上,这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不作为现象。
小学生自身对于责任的认知不足,思想和观念还有待提升,因此,如果小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值得表扬和尊重。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负责任的情况十分少见,一部分学生过于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并不愿意而且没有帮助其他学生共同上进的意识和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愿意去做一些自己能够获得表扬、对个人有利益的事情,但是并不愿意为集体的荣誉作出贡献。一部分学生爱干净但是不喜欢打扫教室,对于公共卫生不够重视。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看,这些行为对学生存在较大的成长隐患。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利益买单,又怎么会在其他人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呢?一个人如果对班级荣誉冷漠无情,又怎么对社会和国家进行回馈呢?
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当前大部分学生都自理能力不足,在家庭中有父母长辈的关心爱护,因此,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助完成的,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插手,独立能力非常差,也不会去帮助家长做家务。如果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靠长辈一手安排,会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感,最终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在一次家长会中班主任给在座的家长分发了问卷调查,要求家长能够如实填写表格内容。在表格当中有两个项目分别是: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完成作业?学生是否能够自己制订作息计划?在这两个选项中大部分的家长都选择不能。并且只有三成不到的学生在家中有自觉帮助做家务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只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在家长会上教师要求家长能够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务,自己制订自己每天的生活计划和学习计划。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共同参与、互相监督,把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之后,班主任发现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能够自主遵守课堂纪律,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家长们也普遍表示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十分积极主动,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并帮助父母干家务。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小学生具备责任意识。
教师作为成年人想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育主体,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生的成长需求,把学生的精神追求放在首要位置,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的自主主体价值,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形成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信心十分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并学习如何自律、自信和自爱,具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针对小学生培养责任感,要让学生感悟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步成功,通过一点一滴的成功来引导学生不断的努力前进。例如:学会自己包书皮、学习给爸爸煮一碗面条、尝试自主地把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通过这些小的成功,学生们能够感悟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学生的成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欣赏认可,肯定学生的付出,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产生我能行的认知,才能够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认同和接受责任,而不是针对责任进行排斥和漠不关心。学生如果没有尝试过成功,自己的行为也得不到积极正面的回应,脑海中自然充满了负能量,因此,针对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信心非常重要。
很多小学生自我责任感不强,形成了不知感恩、不懂满足的心态。教师需要加深学生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社会中和国家中扮演的角色,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中为学生讲述责任意识的意义,并举出生动的案例。例如: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出门工作,辛苦工作挣钱养家。但有些青少年却心安理得地认为父母挣钱就是给自己消费的,花着父母的钱享受着名牌服装和电子产品,丝毫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付出。教师为学生设置责任话题,带领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学习责任、班集体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利用讨论来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言传身教属于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解说、分享、以身作则、现身说法等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在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家长则属于言传身教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行为,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除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之外,家长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和对孩子的影响责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的身教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生活方式、道德品行以及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产生影响,学生身上存在的道德问题,也都能够从家长身上找到答案。因此,教师要强化家校合作,积极主动跟家长沟通交流,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服、洗漱、整理房间等,逐渐培养学生生活自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出建议,在家庭生活中养花、养小动物,通过这些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做事更有责任心。
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对后期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具备责任意识,让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中拥有良好的态度和行为,确保素质教育真正贯彻落实到教育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