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学校治理的思考与探索

2021-12-01 12:26:15冯启彬山东日照市五莲县高泽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育

冯启彬(山东日照市五莲县高泽小学)

建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只有首先明白它“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才能明确学校治理的方向以及更好地实现学校治理的本来价值。

一、理解现代学校治理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基本内涵

治理:着眼各利益方之间责权利的划分、制衡以及利益方对事务的参与和协同。

教育治理: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

学校治理: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大决策的过程,包含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力结构,治理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就是通过机制或组织的变革,把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吸纳进管理阵营,一方面校长要把长期以来习惯性地攥在自己手中的权力分出一部分给这些人,另一方面要改变这些人过去作为被管理者、管理对立面的地位,形成约束和监督机制。

(二)主要特征

1.多方参与。政府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社会组织都是学校治理的主体。学校治理的实质即在于多元主体对学校事务的参与。

2.平等合作。学校治理主体之间建立互信互惠的伙伴关系,对学校事务进行共同管理。

3.民主协商。站在讨论、商量的立场,用协商的方式去解决学校事务和学校发展的问题。

4.决策公开。学校决策的程序和结果要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家长和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要让居民参与,确保“学校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5.制度引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也可以防止管理者滥用权力和失职。

二、抓住现代学校治理的关键

学校治理的关键,于外重构学校与外部组织的新型关系,厘清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实施管办评分离;于内重建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厘清学生、教师、家长和校长之间的权力关系。同时也在于确定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调整学校的教育生产关系。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对各种主体的责任、权力进行明确的定位,有负责决策的、有负责落实的、有负责监督的等。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和运行的程序。制度主要解决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的问题,程序主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一)决策治理机制

一是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进行决策主要借助校长办公会。应明确办公会的成员组成、议事规则和权利义务,具体执行上级部门、教职工大会制定的重大决议,负责研究审定涉及学校日常管理的一般性事项。二是健全学校中层管理机构。明确学校与内设机构以及各管理层级、系统之间的职责权限、管理程序与规则。三是健全校务委员会。成立社区代表、法律代表、家长代表等多方力量组成的校务委员会。

(二)监督民主机制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主渠道。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教代表通过提案、建议等形式,就学校管理、教师权益等问题提出建议,学校予以反馈答复。

(三)学术指导机制

成立学术委员会,把教师专业评价、课堂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任务交给学术委员会负责落实,确保评价的专业、客观和科学。赋予学术委员会对教师进行评价、职称考核、岗位聘任等更多的管理职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今年的职称工作,从评审方案的制定、材料的审查到最后结果的公示与反馈,学术委员会全程公平、公正操作,1天半的时间全部完成。

(四)学生自治机制

成立少代会,涉及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后勤服务、学生收费等事务决策时,学生代表参与相关会议,扩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进而促进学生监督权的实现。

(五)社会合作机制

学校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时学校要为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监督。成立家长委员会,实行家长一日驻校、家长开放周、家长陪餐、家校互传喜报等制度,加强家校沟通。

三、明确现代学校治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治理,其目的就是要使学校的办学底气硬起来,使学校的师生心气聚起来,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营造学校内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是学校治理的核心目标。

三级联动,盘活资源(调动教师工作动力,让工作不再倦怠;发动家长参与管理,让教育不再孤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不再枯燥)。

(一)凝聚力——教育成长的“后盾”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教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作为后盾。学校的凝聚力来自全体教职员工,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一所凝聚力强的学校,其教职员工一定是努力围绕着学校的教育目标,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学校通过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美文阅读、教师宣誓、大力宣传等方式,共建“尊重信任求和谐、欣赏激励建团队、共建共治显活力”的教师队伍。

1.净化价值取向,形成“内动力”。健全、完善、优化各项现代化学校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评机制。

2.强化人性管理,增强“向心力”。开展“为身边的教师点赞”主题活动,把“发现别人的亮点,赏识别人的优点”作为与同伴相处的准则。表彰“最美教师”,凝聚群体向心力。

3.推进项目合作,提升“研究力”。成立临时“项目合作研究组”,如基础素养项目研究组、小组建设项目研究组等。

4.提高研究品质,孕育“生长力”。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功—试题研究活动。每周推荐阅读一篇文章,所选的文章既有思想上的引领,又有方法上的指导。

(二)学生观——教育发展的“基点”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回到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轨道上来。

1.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袁贵仁指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秉承“志存高远修德泽人”的校训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学定教,促进课堂转型。从改变课堂入手应是学校内部治理的主要切入点。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定教”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实现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引导他们“会学”,学校在引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助,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班级学习互助小组建设。把学习互助小组建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积极贯彻“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是课堂小主人”理念。让理解了知识的学生化身为“小老师”走下座位辅导学困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小先生教小伙伴,小伙伴推选小先生,同伴互教互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三)重家教——教育发展的“助力”

教书与育人,应是一体;校园与家庭,本属一家。学校通过“让学校回归社会”,强化“顾客意识”,引入“公众监督”,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让更多家长认同学校办学理念,产生情感共鸣,主动参与学校事务或班级管理。

1.把家长请进来,教育不再孤单。一是家长驻校当观察员。制定《高泽小学家长驻校办公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利用教学开放周、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等特殊时间邀请家长到校,保证家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家委会做参谋员。家委会成员定期向学校汇报提案,不定期到学校参观监督,参加学校年底表彰等重大活动。另外,建立家长督学制度,通过微信群、QQ等不同的方式,做好学校工作的宣传推介。

2.把文化送进家,争做传播使者。组织“快乐阅读和谐成长”亲子阅读活动,评选最美小书桌、星级亲子共读家庭,把书香文化推广到家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