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渗透速度极快,已经冲击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发展。为了提升传统文化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能力,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同时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才能够更加有效。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4-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45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能够延续至今是因为其含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源所在。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应该承担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开始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此时学生形成的思维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而阅读是学生直接了解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入手,选择多样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教学,以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综合。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小学生本身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节的影响,若是传统文化渗透工作落实到位,学生就能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自然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1]。当传统文化能够让小学生感到自豪时,即使西方文化冲击再强烈,也不会动摇传统文化在学生内心的地位,小学生自身对西方文化影响的抵抗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使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存在的表象特征多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民俗特色、文化内涵等内容,其中有不少内容都具备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深入分析与理解,仅靠言语介绍并不能够让学生对没有见过的传统文化内容产生學习兴趣与认同感。因此,若是想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形象化,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一系列特色载体,这样就能够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对于此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视觉上的冲击可以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象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认识,对于此类内容学生可以产生一定的思考兴趣,这样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更加具体且形象。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声音播放功能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关于传统乐器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对传统乐器产生一定的好奇心理,中国古代乐器极多,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古典乐器,这些乐器都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音乐能够缓解学生心中烦躁的情绪,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学生对传统乐器产生好奇心理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展示多样化的中华古典乐器,借助多媒体播放技术为学生播放与之相配的乐器声音,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将这些乐器产生的时代背景、流传至今的时间以及与西方乐器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在当前西方乐器能够发出的声音,中国传统乐器也是能够发出来的,并且还有很多乐器的声音是西方乐器无法发出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声音更好地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声音结合起来,以此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
二、深入挖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以往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总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中,并没有关注教材内容中含有的传统文化,这种陈旧且错误的教育观念是导致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若是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保证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与理解当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将此作为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才会主动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往往都是隐藏在文字之中的,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无法在阅读内容中,准确把握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且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备课,寻找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教师就需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的传统文化内涵设计问题,需要教师注意的是问题的难度不能太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让小学生可以更为轻松地学习传统文化内涵。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挖掘阅读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时可以借助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近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这样学生对于阅读内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学生会发现传统文化与自身生活的联系性,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三、组织多样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实践出真知,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小学生的天性贪玩好动,要想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对传统文化具备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为了完成实践活动,学生会认真地思考阅读内容,学生能够思考就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利用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也是符合小学生性格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阅读学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对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小學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活动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小学生,其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能够保证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寻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给予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组织板报活动,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绘画并且组织比赛将比赛中胜出者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且给予学生奖励,通过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
四、优化古诗阅读方法提升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古诗是由古人创造的一种文体,学习古诗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古人的思维品质以及文学素养,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因此,若是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诗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3]。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古诗朗诵比赛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发现古诗的韵律美。古人在作诗时有明确的规范与要求,因此古诗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的,要优化古诗阅读方式、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首先就需要在关注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让学生发现古人丰富的创造力,此时为了让学生对诗词的韵律美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朗诵时进行配乐,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更高。其次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诗人创作的背景,能够流传至今的古诗都有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才算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素养。
五、结合民俗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
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此内容引入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对当地发行的有关本地传统文化的文章进行筛选,将之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将有阅读价值的文章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内容去阅读,并且从中概括出本地特有的民俗有哪些,由于这些都是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小学生即使对此并不完全了解但是也会感觉到熟悉,教师借助当地特色民俗内容作为阅读内容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在布置此类课外阅读内容时,需要设计阅读任务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其中的阅读任务需要引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可以让学生回忆记忆中本地的特色文化,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寻找这些传统文化的根源并且进行整理,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分享,并且将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国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主动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传统文化也当作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动渗透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传统文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需要深挖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此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优化古诗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其自身理解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奠定文化底蕴。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杨永强.弘扬传统文化绽放语文课堂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2020(38):224.
[2]刘文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8):62.
[3]张津津.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7):19.
[责任编辑 窦伊沙]
作者简介:袁海丽(1984.1— ),女,汉族,甘肃崇信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