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2021-11-30 03:34朱德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优良率踝关节手法

朱德强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1103)

足踝关节骨折多由外力扭伤造成,在临床上不小心造成的较多[1]。踝关节受伤影响走路,因此需要及时治疗。近年来,足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偏高,也使得其受重视程度提高。保守石膏治疗和切开复位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方法,对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尚不能完全界定。治疗方法选择上,要听从医生建议,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和患者所从事的行业而定。保守治疗即手法复位治疗。现将72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足踝关节骨折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确诊踝关节骨折。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19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1.5±3.7)岁,致伤原因意外扭伤20例,跌落伤7例,外力打伤9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16例,年龄30-71岁,平均(49.2±3.74)岁。意外扭伤23例,跌落伤6例,外力打伤6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肾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肿瘤患者。同时,2组患者均未在3个月内进行过骨折手术。2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固定。使患者保持平卧位,膝关节弯曲后对患者的腰部进行牵引并对足部进行固定,将患者的骨折一侧小腿进行牵引,而后纠正患者胫腓骨下段,对外踝处进行复合,复位完全后用石膏进行外固定。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术前进行消毒处理,将患者患处切开后在直视状态下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将钢板置入于踝外侧,对骨折处进行固定[2]。若患者后踝骨折,则应在跟腱处进行牵引,若患者内踝骨折,则应在内踝处切弧形口进行处理[3]。

3 评价标准:比较2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治疗稳定性、活动范围等评分,比较2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 Baird-Jackson 评分为标准,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和差。治疗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可以自由走动,进行半年的观察效果良好,无复发,无疼痛为优;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下床走动,无疼痛,但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为良。治疗后,患者的踝关节依然疼痛,检查显示骨折,症状无好转为差。治疗效果=(优+良)/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固定优良率比较: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6例,差7例,优良率80.56%;观察组患者优22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97.2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骨骼功能恢复比较:对照组患者稳定性(5.4±0.58)分、活动范围(6.27±0.86)分、行走能力(6.68±0.40)分、距骨移位(5.51±0.92)分;观察组患者稳定性(7.1±0.42)分、活动范围(7.51±0.79)分、行走能力(8.43±1.78)分、距骨移位(8.33±0.73)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骨骼愈合时,脚踝左旋角度26.12°±6.54°、脚踝右旋角度23.54°±5.38°,观察组患者骨骼愈合时,脚踝左旋角度49.73°±6.45°、脚踝右旋角度51.58°±3.29°;旋转角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关节炎,1例合并距骨倾斜 ,2例骨间隙变大,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关节炎,1例合并关节间隙大,发生率5.5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足踝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发生骨折,常发生于意外,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足踝关节发生骨折影响患者的行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治疗中对于功能的恢复强调较多。临床上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依然是手法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2种。手法复位就是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方法,治疗时间较短,造成的痛苦较少,但在功能恢复上稍差,对于关节功能要求高的患者不推荐使用[5]。在固定效果上,手法复位也不如切开复位。切开复位主要是通过手术切开患处,然后采用钢板或钢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从目前临床数据显示,被选择率高于手法复位治疗。钢板螺钉帽与钢板孔上均有螺纹,置入后可以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且锡质的钢钉已经被证明对患者的身体无伤害[6]。同时,对于中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多因外部暴力而导致骨结构丧失,不能正常复位,且极可能造成再次受伤,因此对这部分患者,无法使用传统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中复位后跖屈角度要达到140°,背深角度>70°,从而保证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效果[7]。但是,切开复位需要2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和疼痛,因此在治疗方法选择上,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本次研究从治疗固定优良率,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等评分上对2组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固定优良率更高,且治疗并发症更低。总体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更优。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和观察,2组患者中,完全恢复率,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2组均无复发症状。但对照组36例患者经过石膏1次治疗后,拆除工作相对简单,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了2次切口手术,患者需要半年-1年的恢复时间,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护,否则可能造成2次伤害。其中,行走能力评分上,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治疗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在并发症上,观察组明显较低。对照组是由于石膏造成的长期压迫,而出现了部分的溃疡、压疮症。且本次研究表明,手法复位治疗对于牵引力的要求较高。若牵引不到位就用力屈曲患侧腕关节,可出现致桡神经嵌入骨折块内,导致桡神经损伤。因此,在临床上,医生多建议使用切开复位治疗[8]。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数据,也说明切开复位治疗总体上要优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包括对照组距骨倾斜、关节炎、骨间隙变大等,本次治疗中,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具体数据为对照组3例发生关节炎,1例合并距骨倾斜 ,2例骨间隙变大,发生率为16.7%;观察组1例出现关节炎,1例合并关节间隙大,发生率5.5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足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恢复更快,但恢复效果上,切开复位更好。关节活动功能上,切开复位治疗明显优于手法复位治疗。造成的疼痛和并发症方面,2组差异较小,在操作合理的情况下,建议选用切开复位治疗。当然,在临床治疗手法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而定。

猜你喜欢
优良率踝关节手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层递手法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