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洋
(深圳大学总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损伤类型之一,多由外力创伤,导致人体骨骼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的连续性破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业及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因此在近年来骨折的发生率正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1]。针对骨折,因其复杂的病理机制与损伤类型,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而骨损伤通常需要较长的恢复期,且疼痛程度较重,因此在患者恢复期,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镇痛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对照分析法,对比常规镇痛护理措施与无痛病房管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加以汇总,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自愿接受治疗的140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0例,给予常规疼痛护理措施,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3.54±1.28)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35例、高处摔伤20例、跌伤15例;骨折类型:四肢骨折21例、锁骨骨折20例、脊柱骨折18例、多发性骨折11例;观察组患者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痛病房管理措施,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4.15±1.39)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36例、高处摔伤20例、跌伤14例;骨折类型:四肢骨折20例、锁骨骨折21例、脊柱骨折19例、多发性骨折10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由本院伦理委员会全程监督,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临床检测,并给予常规骨科护理措施,其中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针对骨折患者家属开展相应的骨科健康知识普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痛病房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筛选我院骨科精英护士组成无痛病房管理小组,委派1名高责护士担任组长,所有组员均需接受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培训,并接受统一的培训考核,所有护理人员均需保障3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并建立三级责任制度,明确护理责任感,从而指导圈组各自开展临床护理工作。(2)明确无痛病房管理的内涵,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教育,并对骨科的医护人员进行抽查,掌握其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根据抽查结果,因地制宜的制定考核内容,保障考核的科学性。(3)启用疼痛管理程序,利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针对我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阶段的疼痛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NRS的操作方法,争取获得其理解与支持,所有护理人员均须日常携带疼痛评估尺,以实时掌握患者的疼痛表现,便于及时反馈情况。(4)优化临床护理方案,加强疼痛干预,护理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入院8小时内、术后30分钟等时期的疼痛强度,并于术后3天内进行无差别的疼痛护理,评估频率以8h/次,全面疼痛评估频率以2w/次。(5)梳理无痛病房护理流程,术前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药物,选择塞来昔布200mg,2次/d,口服;术中给予吗啡、肾上腺素及罗哌卡因等药物,经稀释后,于切口附近进行注射;术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手术类型,适当选用镇痛泵,若不适用可选择帕瑞昔布药物,40mg,2次/d,持续用药3天,随后变成药物为塞来昔布,200mg/次,2次/d。(6)在无痛病房管理小组组长的引领下,制定严谨的护理规划,要求组员严格执行,并不断优化骨折患者的护理环境,若患者疼痛情况加剧,可适当给予中医药方联合镇痛,选择桃红四物汤(桃仁、木香、延胡索、川芎、当归等);以水煎服,将800ml煎至150ml口服,1剂/d。
3 观察指标:(1)通过分析2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疼痛评分状况,判定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其中包括手术当天、术后1天、术后2天及术后3天。疼痛评分以NRS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低,疼痛表现越低,即:0分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2)观察2组患者对2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分值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评价越理想。(3)记录2组患者夜间平均睡眠时间,并对比其统计学差异。(4)记录2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以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其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分值共100分,85-100分判定为非常满意、60-84分判定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护理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不同时期疼痛评分情况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疼痛评分情况均存在明显趋势,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当天、术后1天、术后2天及术后3天时,其疼痛评分分别为(3.26±1.29)分、(2.64±0.76)分、(2.21±0.64分)、(1.83±0.56)分;对照组分别为(4.65±1.31)分、(3.84±0.83)分、(3.07±0.72)分、(2.75±0.58)分;组间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为(82.67±12.98)分,对照组为(64.94±15.24)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t=15.687,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质量评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夜间平均睡眠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6.95±1.28)小时,对照组为(4.42±1.33)小时,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654,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5.4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1%,其中非常满意32(45.71%)例、满意35(45.71%)例、不满意3(4.29%)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其中非常满意28(40.00%)例、30(42.86%)例、不满意12(17.14%)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826,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骨折是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的总称,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多表现为单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骨折是骨科中的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2]。因此临床针对骨折疾病,多应用手术治疗措施;其虽然能够有效缓解骨折的病理损伤,但往往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其间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始终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骨折术后均会伴随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反应,且附带有一定程度的肢体肿胀,因此一旦出血,可导致局部神经疼痛,致使骨折端相互摩擦,造成骨膜刺激;而同时,骨膜组织上存在丰富的神经末梢,因此疼痛表现将持续加剧。疼痛现已被临床上确认为人体的第5大生命特征,其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负面情绪,还会导致人体儿茶酚胺水平激增,释放大量的炎性物质,从而影响患者伤口的正常愈合[3]。因此,针对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采取一种合理、科学的无痛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效果,促进早日康复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发现,无痛病房管理措施能够在常规骨折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无痛护理原则,与患者建立舒适的护理环境,促使其能安稳度过诊疗阶段,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完善的临床护理技巧,并对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疼痛情况做好评估,强化患者之间的沟通,根据无痛病房管理流程,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多模式镇痛的方法,降低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其睡眠质量,完善护士护理质量,从而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阶段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反应,保障其夜间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