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昱
(抚顺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抚顺 113008)
胫骨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长骨骨折,由于位置表浅,覆盖的软组织薄弱,所以在受到强力创伤时十分容易导致骨外露。资料显示,交通伤是目前引起胫骨开放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1]。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相对棘手,因为除了存在骨折或是严重粉碎性骨折外,也存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污染,一旦延误治疗,发生感染的风险很大,同时对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1期行钢板内固定存在不利。本研究探讨了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 2016年5月-2018年4月80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骨折,符合Gustilo Anderson 分型中的I-Ⅲ型开放伤,均无手术绝对禁忌,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2-74岁,平均(41.53±7.31)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76岁,平均(43.28±8.03)岁,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
2 方法:2组均首先完成Ⅰ期彻底清创,观察组在小腿前内侧选择进针点,将2枚骨圆针呈70°于胫骨远端踝关节面上方平行插入关节面,然后再以与这2枚骨圆针相平行的方向,将4枚骨圆针垂直穿入胫骨干,然后安装外固定架,并在内外侧用骨圆针固定稳固。在 C 型臂 X 线机透视下确定复位满意后,适当加压固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行Ⅰ期缝合或Ⅱ期植皮、闭合伤口。对照组在原伤口或胫骨远端外侧开一个切口,长约2-4cm,充分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骨折,对于较大游离骨块或斜行骨折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进行固定,必要时行骨移植,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1-2个月。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按Johner wruh标准[2]判断临床疗效。
5 结果
5.1 2组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部分负重时间为(8.25±1.27)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6.50±2.33)周,骨折愈合时间为(37.05±2.63)周;对照组部分负重时间为(7.42±1.09)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72±2.14)周,骨折愈合时间为(43.28±3.10)周,2组的部分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5.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21例(52.5%),良8例(20.0%),可7例(17.5%),差4例(10.0%),优良率为72.5%;对照组优26例(65.0%),良9例(22.5%),可4例(10.0%%),差1例(2.5%),优良率为87.5%,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5.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感染3例(7.5%),固定物松动2例(5.0%),骨延迟愈合4例(10.0%);对照组术后感染4例(10.0%),固定物松动2例(5.0%),骨延迟愈合2例(5.0%),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在过去,开放性骨折的发生率较低,而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了数倍。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局部创伤大,常为粉碎性骨折,且伴有严重的软组织受损,所以在治疗上需要完成早期清创,之后再重点重建骨的稳定性[3]。由于胫骨中下段的解剖特点,骨折后血供损伤导致血液供应障碍,所以骨折愈合起来比较缓慢,甚至不愈合。钢板内固定能够提供良好的骨折复位,但是以较大的创伤为代价的,会进一步破坏血运。此外,内固定物的置入也会影响局部的内环境,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因应力遮挡的原因还可使内固定疲劳折断[4]。因此,对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残余的血运,但其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差,需要把握好负重时机及方法,否则会降低骨折愈合的质量。此外,研究还表明,无论是内固定还是外固定都会引起骨组织的力学、化学及电环境,从而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固定物的稳定性[5]。既往研究表明,对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交锁髓内钉较钢板螺钉内固定、外固定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外固定架一定程度上也较内固定有更好的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的部分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2.5%,对照组为87.5%,2种方法的疗效相似。2组均有感染、固定物松动、骨延迟愈合发生,但比较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外固定架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较好,甚至骨折愈合时间可较钢板螺钉显著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