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说理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小学数学的研究

2021-11-30 00:59福建省龙岩市上杭白砂中心小学李桂香
青年心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倒数内角教学内容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白砂中心小学 李桂香

纵观近几十年的小学数学发展道路,“机械填鸭式”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难以自主内化知识内容,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说理课堂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生涩难懂的数学内容更好地被吸收内化。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说理课堂于小学数学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虽然是基础性知识,但是于小学生而言,理论概念深奥难懂,计算推理较为抽象,所以小学生大多难以对数学持以热情和自信。因此,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说理课堂,能够促使小学数学教师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不自觉的沉浸到数学课堂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缜密的思维逻辑,感受到数学奥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说理课堂,能够让深奥难懂的理论概念更加的立体起来,抽象的逻辑思维也能更加的生动有趣,通过教师与学生紧密的沟通和有趣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思考数学问题,就能对相关教学内容认识的更加全面,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教师的科学引导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不断深化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充分锻炼了数学思维。除此之外,说理课堂能够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二、说理中反复思辨

说理课堂的开展要依据教师科学的引导来进行,带领学生将知识点内容的主体架构、实际应用或是其他拓展性知识点等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感知教学内涵。说理课堂的表现形式在于“说”,基础核心则为“思”。因此,说理课堂的本质是“在说中思”。

因此,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开展,要以“说、思”的表现形式来进行,采用问题辩论的方法,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辨,自然而然沉浸其中,辨明真理。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在该年龄段的思维是形象和感性为主,虽然数学具有理论抽象的特点,但是问题辩论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还能充分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

因而,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基本认知经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出科学合理的问题辩论情境,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辨空间。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倒数”内容讲授时,教师设置“1和1互为倒数”的主题,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小型辩论赛,以此来创设简单直接的说理思辨空间。教师设置正反两方,学生自觉站队,每队成员留有20分钟的时间进行组内思辨,准备论据,组织语言。辩论赛正式开始时,正反两方会率先表明自身观点,正方则反问反方互为倒数的基本条件。反方就会将上课所学内容予以陈述“乘积为1即互为倒数”。正方会趁此机会来陈述“乘积为1则互为倒数,1乘1即为1,符合基本条件,所以1和1互为倒数”。反方:“1并非分数,何谈倒数之说。”正方:“并没有任何规定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分数。因此,两个数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乘积为1,则互为倒数。”

综上所述的辩论过程中,正方细化教学知识内容,不断逼近反方,反方未全方位审视教学内容,存在思考偏差。在这样竞争激烈的辩论气氛中,正反两方学生都进行了深度思考,并不断回顾教学知识,达到“疑而引思,思而求所”的说理课堂。同时,学生通过深度思辨,就能对相关教学内容认识得更加全面,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

三、说理中逐步探索

时代在发展进步,义务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但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都注重学生主动求索的过程。据前文所述的说理课程内涵来看,说理课程同探索学习有着完美的契合点,直接影响课程是否顺利开展。从小学生思维启蒙、逻辑能力尚不成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考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主要是探索发现得到结论的合情性思维,反过来的证明结论性思维不足,这样就更需要教师予以科学的引导,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促使小学生思维得以全面发散,弥补小学生证明结论性思维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求索的过程中感触到问题本质,进行深度学习,就要将理性思维学习模式的说理课程融进课堂,开辟小学数学“说理于验证猜测”的说理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分数的简单计算》时,教师要首先讲解教材内容中。典型例题,学生通过此过程来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而后,教师不要急于反复练习巩固教学内容,而是利用“验证猜测”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深度学习。为了能够达到更为优质的效果,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悬念式教学方法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反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有特异功能,你们可以考一考老师,分母分子均为20以内的数字,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相加或者相减,老师能够立刻说出答案。”学生们因为刚刚接触分数的运算,较为生疏,运算也会较为困难,通过教师的问题就会立刻对教师这种“特异功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跃跃欲试。试了几次,发现果然如此。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教师就要在此时诱导学生也具备“特异功能”。因此,教师就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分数加减法有何规律,如何能够运算更快?”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就会不断发散思维,调动课堂所学内容,总结规律,大胆猜测“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进行计算时可以不用管分母,将分子相加或相减进行计算即可”。教师要在此时趁热打铁,让学生来自主探索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就会将分母带入100以内的任何数值,发现猜测是正确的。在这样“验证猜测”的说理教学课堂,教师的科学引导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趣的互动说理,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逐步深入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不断深化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充分锻炼了数学思维。

四、说理中展开实践

小学阶段尚未形成基本认知,普遍特点就在于难以集中注意力。但是教师足够科学的说理性引导能够显著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课程时,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出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实践情境,利用科学合理的说理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内容中,积极思考,获取更深度的教学体验,掌握知识技能。

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同学性格迥异,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以此来让学生受到感染积极参与,均衡各小组水平。而后,进行“量一量,算一算”的实践环节。各小组任意画出几个三角形,小组之间进行交换,将所得到的三角形进行测量,并标注各角度的数值,最后统一汇总上报。教师要将收到的测量成果,利用投影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发现各组内角和数值都是180°左右。那么,三角形内角和同180°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对此产生疑问,趁着学生这股好奇心,教师则带领学生来到“拼折环节”。教师在环节开始之前要引导学生:“同学们刚才在测量的过程中都已经发现了,若是所测量的三角形的角度有所误差,整个三角形内角和都会有所偏差,这就难以求得正确的三角形内角和了,如何才能减少量角的次数,降低量角误差,得到精确的内角和?”小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感觉有些难度,无从下手,教师就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利用文具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会想到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就是两个三角形,并且有一个角度已知90°,只需测量另外两角即可。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反复测量,就可以得到一个结果,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带着学生的初步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最后“看一看,想一想”环节,引导学生将上述操作进行抽象性概括,深化三角形内角和的理性认知,形成规律性概念。综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可见教师科学的说理引导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时刻保持缜密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能让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实现深度学习。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若是想要实现更深度的探索,要完全立足于小学生特质,层层递进地引导,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将教学内容层层剥丝抽茧,最终深化核心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说理课堂是广而深的教学课题,相关教师要予以重视,并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才能获取更高质量的说理课堂。

猜你喜欢
倒数内角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惊喜倒数日历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