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环境效率评价

2021-11-30 08:08但虹澈西南科技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省际中西部效率

文/但虹澈(西南科技大学)

一、引言

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并取得了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众多领域环境污染问题开始不断涌现。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并将其纳入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各地区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出台文件,大力推动绿色创新。加快推动绿色升级转型,发展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提升环境效率是全面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绿色发展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宏观层面探讨省际环境效率,对于分析我国区域绿色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学术界通常认为环境效率是指投入、产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污染排放在现有基础上减少的潜力。Zhang(2009)认为环境效率可以表示某一地区或经济体的污染排放水平[1]。涂正革(2008)认为传统的区域环境评价模式使用广泛,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评价环境效率值衡量区域的环境状况,其实是将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看作资源投入转化的系统性整体,进而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Camarero(2008)发现非参数DEA方法是主流研究思路[3]。Zhou(2008)在分析有多组投入、产出的生产过程时,结合大量研究结果证实,DEA模型是非常有效方法[4]。此外,原毅军等(2015)引入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并在实证过程中将SBM模型与Luenberger指数结合进行分析[5]。 武建新等(2018)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区域面板数据进行测算[6]。本文通过借鉴过往的研究成果,建立环境效率评价体系,测算环境效率值,进一步分析我国省际环境发展状况,从而向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

三、环境效率评价

(一)模型构建

θ值为第K'个决策单元(省份)t年的环境效率数值。该数值越大,表明环境效率越低。如果θ=1则说明该地区处于环境生产前沿面,否则其位于环境生产前沿面之下。

(二)评价体系和数据来源

投入指标:选取从业人员总数衡量劳动力投入水平,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资本投入水平,选取能源消费总量衡量能源投入水平。选取各地区GDP作为期望产出,选取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DEA模型虽然可以处理多组投入产出指标,但作为数据驱动模型,指标数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综上,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本文主要选取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地方统计年鉴。

表1 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结果

(1)整体特点:表2显示,环境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这些地区汇集了大量研发资金与科技人才,工业企业呈现出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等特点。相比之下,环境效率处于中等水平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样的分布格局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省际环境效率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表2 环境效率区域分布

(2)环境生产前沿:通过模型测算可以发现北京、上海、贵州、宁夏、广东以及内蒙古这6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处于环境生产前沿面,可以作为衡量其他地区环境效率高低的标尺。除个别年份外,天津也保持在环境生产前沿面上,因此天津也具有良好的绿色发展效果。环境效率较低的省份为四川、黑龙江和河北。以处在环境生产前沿面的地区作为参照,在投入、产出保持一定的情况下,以上三个地区的污染排放需在现有基础上减少近三成。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效率值是相对指标,处于环境生产前沿面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污染排放已没有下降的空间,只是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对处在环境生产前沿面的地区采取进一步措施,全面提高其环境综合水平,实现绿色升级转型,依然是艰巨的任务。

(3)环境效率的区域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区域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924、0.850、0.899,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投入、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要达到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准,需要将污染排放分别减少7%和2%。在环境效率值的变化趋势上,东部地区呈现倒“U”型特点,中部地区总体保持平缓,而西部地区呈现缓慢、波动性上升的特点。为此,政府应该继续把中西部作为减排重点地区,发挥东部地区的引领作用,并加强区域间的环保技术交流。

四、结论与启示

笔者在构建环境效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环境DEA模型对我国省际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上海、贵州、宁夏、广东和内蒙古等6个省市区处于环境生产前沿面,四川、黑龙江和河北的环境效率相对较低。总体上,我国省际环境效率差异在逐步缩小。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水平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且环境效率值变化呈倒“U”型趋势,中西部地区在环境效率方面依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间。结合相关结论,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结合地区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应该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2)加强科研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以满足逐渐增长的低碳、环保等市场需求,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3)完善各类环境政策,加大环境规制监管力度,倒逼企业规范自身环境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应该从内在动力层面引导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资源配置行为。(4)注重全民“绿色理念”的培养,采取各类宣传手段,提升大众的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广泛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挖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相关链接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简称环保,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等,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省际中西部效率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渤海湾省际滚装船舶零担货物运输现状及安全管理
湖北省推进沿边地区省际合作研究
“慢”过程 “高”效率
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影响因素探究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