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实践方法探析

2021-11-27 09:06:19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议题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甘肃 白银 730913)

“学习任务群”是指教师通过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小学的群文阅读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放弃了传统的单篇阅读讲解,逐步向多篇、整本书进行“集群”式的探索学习,进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体验的过程。在小学的课程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中群文阅读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的主题,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讨论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语文阅读水平。

一、突出群文阅读议题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程中,首要部分就是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在教师开展群文阅读之前就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水平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议题,因为小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欣赏能力等都比较差,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针对相对应能理解的题目展开积极的讨论,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1]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阅读议题要创建学习任务群,能够让学生结合语文教材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的议题开展有效的、标准的群文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各项阅读材料的同时也能掌握教材中课文的中心主旨。

小学的群文阅读的素材来源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在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素材主要是接近童话、寓言故事,表达作者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关爱自然生命等故事。在《伊索寓言》中就包含了5篇关于狐狸的故事,讲述了狐狸的不同形象,在《狐假虎威》中体现了狐狸的狡猾;在《小狐狸买手套》中体现了狐狸的机灵调皮;在《狐狸阿奴》中体现了狐狸忧伤、惹人怜爱等。语文教材是最贴近、符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教学范本,也是最可靠、最便捷的阅读材料来源,通过教材为起点向外延伸,由一篇带出多篇,扩宽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能够身临其境。[2]

二、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群

在确定了群文阅读的主题后,另一个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有效的学习任务群。首先,教师可以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有机地进行整合,根据教材确定学习内容的核心,再选取学生感兴趣、关心的素材来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到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在课下就能自主阅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在学习课文《麋鹿》时,教师可以拓展学习《松鼠》《蟋蟀》等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不同的群文组合的目标是不同的,所以在课外延伸时要注意素材的选择。其次,教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听说读写有效地连接起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就要求学生听说读写都要达标。群文阅读的任务群不仅要有合适的选文组合,还要制定相配套的阅读目标要求、方法等,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够融为一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学习《半截蜡烛》时,课文的主题就设计为“二战”,那么教师在之后的选文中可以选择《小王子》《数星星》《安娜的大新衣》《凯奇的包裹》等材料,让学生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能够简要说明讲述了什么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自己有什么相似的文章可以推荐等群文阅读任务。[3]最后,教师要设计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群文阅读的任务群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将学科融合、综合性的学习,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将群文阅读与校园故事会、节日表演、演讲比赛等阅读活动有机地结合,学校也可以组织三年级一下的学生表演中文版的儿童剧,四年级及以上的年级表演英文版的儿童剧,因此就形成了跨年级的学习,也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让校园文化中有更多阅读的色彩。

三、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方式

要想去理解学习方式,前提是要去理解学习的本质。在小学新课标中早已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已经融入了小学师生中的血液和灵魂当中。除此以外,小学新科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了,不管是强调合作也好,还是强调探究也好,学习的主体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作为新时代初升的太阳,他们的生活以及学习需要很好地去规划。而恰好“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为小学生更好地去接触实践带来了契机。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采取多种的学习方式,去营造一种适合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氛围。站在解释学的角度出发,阅读指的是读者对整个文本的一个认知过程。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读者不单单是学生,还包括老师,他们两者都属于学习者;阅读的文本大多属于文章类,但它却不仅仅局限于文章,其中还包括一些非连续性的文本。而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文本理解程度与主动释义的一种呈现。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水平并不高,因此对于同一篇文章要有多方面的阐述,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比如在讲到杜甫的《登高》一诗时,要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可以将《登岳阳楼》拿来与之对比。首先,这两首诗时代背景相同,都是写于杜甫晚年;其次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皆为触景生情,并且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悲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了解杜甫这一诗人的形象,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弊端

由于群文阅读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出现跑马观花的现象。群文阅读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可能会达到面面俱到的程度,它往往会抓住一个中心议题或者一个主题,依靠教学的目的来实现浏览、跳读、快速调整筛选信息。而这种碎片化、割裂化、不完整的阅读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掉文章大多数的营养,从而忽视了文章主要表达的人文特征以及进而丧失了语文的灵魂。对于那些文字优美的文章、诗篇需要我们将每句话、每个字理解透彻,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本意。透过文章来体会作者的内心变化,以及生活状态。唯有细嚼慢咽才能充分地挖掘出整篇作品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小学教材中不乏诸如此类的文章,像《济南的冬天》一文,文章中字字都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仅仅看到只言片语便将文章概述,很明显并不能透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此外,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将三四篇文章的内容看得透彻要求实在是过于高,如若学生课前没有做到很好地预习,这更是痴人说梦。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之中,老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字词的问题。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较好,可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单是讲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生字词就需要很长时间,更不要说三四篇文章的组合了。[4]如若放手让学生们在课下完成这些工作,但真正完成的只有少数,恐怕仅有三分之一。在这样的学情下,老师一上来就要讲文章赏析,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听得云里雾里,而老师启而不发,自主交流就更难实现了。

因此,在我看来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一种补充和拓展,而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发挥好这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势,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话题。唯有将这两种模式互为补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才能实现最优的目标。[5]

五、小学群文阅读为学校师生带来的机遇

在当前的时代,有许多的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太注重学生的知识性积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个体体验的渴望,这样不仅不利于学上阅读能力的提升,反而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但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要鼓励学生自主去选择阅读的材料,这就把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了学上,学生不再过于依靠老师;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方式,使之更加具有自主性。就拿学生而言,由于群文阅读课堂的自主性,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无限的创造发展思维。通过不同的资料,掌握不同的思想,最终形成多种不一样的见解。这预示着传统的单篇课文、单向的主题思考、固定的理解观念将被打破,使得学生拥有了多项思维,也让老师的观念得到了改变。老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议题去激励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处事方法的研究,从而得到许多书本上所不能获取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群文阅读为学生与书本互动创造了可能性,使得多元化的理解问题成为现实,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视野的开阔。[6]综上所述,在探究“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小学群文阅读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要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方式,看到小学群文阅读的弊端所在。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水平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议题,之后就要设计一个有效的学习任务群,教师要有效地制定议题,及时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根据相对应的课题进行探讨,保证阅读的合理性,促进小学群文阅读的发展。同时,学生和老师都要抓住小学群文阅读实践这个机遇,不断促进个人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群文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