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2021-11-26 09:21何文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融合

何文波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01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了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总体目标。2018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更是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升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发挥其在高等院校高质量与转型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促进高校对标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也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1]在高校深入推进“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大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二)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所在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切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系统发展水平,是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提高办学质量,就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高校把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主动对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对建设教育强国至关重要。

(三)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各地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发崛起战略,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创业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高校主动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地区创新引领的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有利于高校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找准人才培育的着力点,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四)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战略等四大国家高教发展战略工程。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进入新阶段,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高等学校质量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高职教育发展,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也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的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找到突破口。因此,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院校高质量与转型创新发展的需要。

(五)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助力器

在当前就业岗位需求类型和结构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推进“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业热情,增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拓展创新型创业促进多样化就业的新格局,促进毕业生多元化就业,是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国内外大学“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国外高校注重把创新创业理念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但有完备的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具有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真正让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教学,依据不同学科特色设置不同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专业的教学之中。

1.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

注重应用技能与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互补,将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学术知识的积累有机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专属的创新创业课程。[3]同时,注重跨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提倡专业交叉融合的特色课程。例如,举办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创新研究、创业分享会等活动和讲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4]以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为主导进行课程设置,包含创业课程、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等内容。

2.国外“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国外高校也不断创新跨学科学习、线上学习、案例学习、团队合作等模式。例如, 通过线上教学开展不同学科、专业的线上论坛,就学科专业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研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启发学生学科专业的创新点,为学生创新创业找到突破口;通过团队合作,将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成创新团队,相互合作、形成多学科优势,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注重经验教学的拓展,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带动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前沿的研究,通过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学科和专业知识指导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创新创业对环境和条件的要求,认识学科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3.国外“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方式的侧重点

国外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多采用第三方评价机制,突出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融入学科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充分的智力支持等方面开展评价。一是结果评价。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项目培育的效果、创新成果转换率、学生在专业领城内创业成功率、社会影响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过程评价。通过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教育的覆盖面进行评价,设定多层次、多方面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

随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的推进,国内各高校更加关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注重“慕课”等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着力打造和升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强化产教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和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同时,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融合,重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促进课程的互通与共享,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深度融合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对照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国内“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与专业融合度不高。目前,国内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大多是独立的,与专业的融合度不高。二是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创新创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成就,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性不强。三是课程教学实践性不强。理论与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学科专业关联度不高。四是课程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上定位不准,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缺少标准化的评价标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多采用理论考试+创业计划书等形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缺乏重视。五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材质量不高。专业化、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制也与学科专业脱节,质量不高。

三、高校“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确定“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目标

1.明确“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树立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各学科专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和学科专业特色[5],明确“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块,丰富“专创融合”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步推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6]

2.明确“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是明确教学模式改革目标。探索 “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双课融通”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行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探索“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改革。把教学延伸到行业、企业,加强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的综合体验。二是明确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目标。将考勤、作业(含综合性)、测验、课堂专题讨论、线上学习、团队作业、竞赛及教学实践活动等作为课程考核成绩,实现“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三是教材改革。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形成“校本特色”创新创业教材。

3.明确“专创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打造“赛创融合、科创融合、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组建多元参与的“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二)确立“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实施教学改革,在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指导,培育创新创业典型。

2.学习借鉴、探索创新的原则。

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改革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改革思路,提高改革质量。

3.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原则。

明确改革方向,首先对改革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整体设计,再逐步构建起“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将统一目标和阶段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4.遵循规律、突出特色的原则。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既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又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进行研究。

(三)突出“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1.构建“一主线、四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

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围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这一条主线”形成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

构建由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创新课程、创新创业选修 “四个模块”组成的“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体系。

重新整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课程内容,将学科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学中,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夯实专业知识;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意识。整合“专创融合”课程内容,其中必修课程内容“三个类别”,总计32~36学时,2个学分。

选修课程学分1分,内容包括S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创新创业精英培训等。

2.突出“二建设、三结合、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

抓好“二建设”:一是特色教材建设。组织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优秀人才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形成校本教材《创新创业基础》和《某学科专业创新创业读本》电子教辅资料,确保其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师资团队建设。制定“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规划,整合学科专业教学资源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多元的“专创融合”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制订师资团队建设规划,研究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科研骨干、企业精英、成功创业人士为补充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表1 必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模式。采用启发引导、案例讨论、小组任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其中基本理论教学采用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分专业组织实施,通过“学习通”建设 “专创融合”案例库、课件库等教学素材。同时,借助慕课等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开放课程。 实施“双课融通”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采用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试点。[7]

实施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改革试点,根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完成情况、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生综合考试成绩、指导学生参赛及项目完成情况等五个方面,探索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形成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过程”创新创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3.打造“网格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拓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开放性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科研创新项目、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内资源共享等模式,形成网格化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专创融合”实践体验,了解依托专业创新创业的方向,促进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激发专业创新创业的热情,促进大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推进创新创业竞赛与创新创业教学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技能创新与创新创业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创新开发、创业孵化与创新创业教学紧密结合搭建平台,以解决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社团活动”活动与创新创业教学紧密结合等问题,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8]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融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融合菜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