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重奏艺术与教学探析

2021-11-26 04:38
黄河之声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重奏扬琴记号

张 侠

扬琴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明朝末年经海路传入中国,距今已流传了四百余年。最初是为曲艺伴奏,之后又出现了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扬琴形制不断改革,除常用的中音扬琴外还研制出了低音扬琴、高音扬琴、Mini小扬琴等不同音域的扬琴,这些因素为扬琴重奏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条件。近些年扬琴重奏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并迅速成为扬琴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极大程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扬琴重奏发展探析

重奏起源于西方音乐,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后期,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如重奏曲或小型器乐合奏曲,通常一个声部由一件乐器演奏,区别于大型管弦乐一个声部由数件乐器演奏。民族器乐的重奏模式,最早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胡登跳教授,他把丝弦五重奏(民乐中的扬琴、古筝、琵琶、中阮、二胡)作为一种训练方式进行授课,之后虽有一些院校组建过重奏乐团,但专门为提高学生演奏能力而设置的重奏训练课程少之又少,且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及完善的训练模式。而重奏作为一种独特的器乐训练方法,通过多人的合作演奏来提高个体的演奏水平,在西洋器乐教学中已广为采用,国内虽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但重奏在民族器乐教学中还未广泛开展。[1]

重奏分为混合音色重奏和单一音色重奏。混合音色指的是吹拉弹打四大门类之间的混合音色,这四大门类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并不局限门类个数。如前面提到的胡登跳教授排演的丝弦五重奏,就是混合了拉弦和弹拨两个门类的音色的重奏形式,而现在较多的民族交响乐团则是混合了四种门类音色的重奏形式。单一音色顾名思义是由能发出同一种音色的乐器组成的重奏形式,但单一音色重奏也可以细分为两类,其中一种狭义的单一音色是指由完全相同的乐器组成的重奏,比如同一形制的扬琴组成扬琴重奏、同一形制的琵琶组成的琵琶重奏等。另一种是由同一门类下不同形制乐器组成的重奏,比如由高音扬琴、低音扬琴以及迷你扬琴组成的多种形制的扬琴重奏;由大阮、中阮、小阮组成的阮族重奏以及同一大门类下的重奏如弹拨重奏、吹管重奏、打击乐重奏等等,这一类在单一音色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混合音色,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广义的单一音色。本文中讨论的扬琴重奏就是单一音色重奏的一种,除了狭义上的全部由传统扬琴构成的重奏还有广义上包含高音扬琴、低音扬琴和迷你扬琴等多种形制的单一音色重奏。部分乐曲会涉及其他音色的乐器伴奏,因此暂时不算入混合音色重奏。

二、扬琴重奏教学探究

重奏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扩展教学内容,把重奏训练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演奏技术,丰富舞台效果的表现力。[2]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加学生的艺术情趣,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竞争力,胜任各种重奏、合奏的排练工作。近年来,不少专业院校、少年宫及扬琴教学基地纷纷成立扬琴重奏乐团。针对扬琴重奏排练初期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式教学

在重奏教学中,我们可以先从耳熟能详的乐曲入手。尽量试着挑选一些学生常听甚至会唱的曲子用于排练初期。这些作品本身难度系数较低,旋律线条明显,轻快活泼,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许多改编自儿歌、流行音乐的重奏作品较为容易,儿歌、流行音乐又是学生们容易产生好感的题材,也非常适合基础教学。学生们在会哼唱的基础上就能更快的学会演奏,也能更好的体会乐曲情感。

(二)立体思维式教学

重奏不是大齐奏,重奏是多声部音乐的组合,因此需要以一个整体的思维来看待音乐。排练时,演奏旋律声部的同学容易激动,一激动速度就容易快;演奏低音声部的同学音符相对较少,旋律感弱,速度往往会慢,这样就容易出现几个速度。排练前每个人都要将自己演奏的声部练会记熟,还要在熟悉自己声部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声部,可以通过读总谱明确自己在整个乐曲不同段落中担任什么角色,知道声部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排练时彼此之间的配合,建立起整体音乐思维。

(三)一专多能式教学

在重奏的排练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看:既要看谱子,又要观察彼此的呼吸、动作,甚至需要相互交流。演奏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听觉艺术,还包括视觉。动作整齐除了使演奏者内心节拍更一致之外,还能增加视觉上的美观,提高观演效果。如果只是埋头演奏自己的那一声部而不顾及彼此,那演奏的乐曲只能说是大家一起弹了弹琴而已,从而失去了重奏的精髓。

听:在练习独奏乐曲时,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弹奏,而重奏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统一。排练重奏时,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声部、一个简单的音都必须准确。一般来说,渐强容易渐弱难,正拍容易后半拍难,容易被忽略的是附点音符的时值不够准确,空拍、句尾的长音时值容易短等等。这时可以放慢速度,打分拍,最好借助节拍器由慢至快的练习,然后逐渐恢复到原速演奏。

写:在刚拿到一份新的乐谱时,首先要读懂谱子上的各种记号,比如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等。而看到力度记号就要像对待每个音符一样仔细,其实这些容易被忽略的记号和音符一样重要,同学们可以用有颜色的笔将这些力度记号区分出来,哪些记号是强、中强,哪些记号是弱、中弱。认识强弱记号后,在一开始排练时就尽可能地按照这些记号来练习。一开始会有些难度,我们可以把速度放慢,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谱子上的这些表情记号,随着练习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便养成了第一次排练就能注意表情记号的习惯。

(四)多元发展式教学

提高扬琴重奏乐曲的趣味性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使得扬琴重奏教学更有效率。扬琴重奏演奏人数并不固定,从两三人到四五人甚至十几人。大家常见的以三四人居多,如《弦上漫步》、《古巴》等,但十几人的形式也确实存在,如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一起合作的《功夫》共有18人参与,这首乐曲由老锣先生为“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创作,这一版的演奏人数众多,展现了扬琴人在扬琴传承中的齐心协力,气势恢宏。我们在开篇提到重奏的概念划分时就提到过,我们今天讨论的扬琴重奏是包含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类型的单一音色重奏,《功夫》这一乐曲就很好的体现了扬琴这一大类下不同的音色,包含了传统扬琴、高音扬琴和低音扬琴三种类别。这样的形式突破了乐器本身音域和音色的限制,产生更丰富的音响层次和表现形式。

除了丰富的扬琴种类,扬琴重奏也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演奏方式。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扬琴重奏作品,其中不乏丰富而有趣的乐曲编配。比如由本人改编自迈克尔·杰克逊经典作品《犯罪高手》的扬琴同名作品,这首乐曲的编排上紧密切合了原曲的内涵和MV叙事的风格元素,在演奏中加入了许多MV中的经典动作,甚至在舞台造型方面也参考了迈克尔·杰克逊在MV中的造型,令人耳目一新。为了契合原曲的风格,改编后加入打击乐的同时并将响指、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运用到乐曲中,丰富了视听效果。另一首非常有趣的扬琴重奏曲《超级玛丽》改编自任天堂出品的游戏背景音乐。这首乐曲融合了游戏的元素,加入了许多与游戏相关的情节,用可爱、诙谐的表演形式将观众带入游戏的国度里。更与众不同的是,演奏者采用了站立的演奏姿势,加入了幽默的肢体动作,使整首乐曲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除了其他乐器和演奏者肢体语言的加入,人声也成为了重奏元素中的一员。王丹红的扬琴重奏作品《翡翠》最初为民族室内乐而作,后应李玲玲教授之约,改编为12台扬琴演奏版本。同时这首乐曲运用了云南民间的音乐元素,通过和弦色彩的变化、动感十足的节奏以及人声的哼唱,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具有西南民族风情的画面。引子部分加入了人声的哼唱,使乐曲更加具有空灵和流动感。最后全曲进入了感情的巅峰,加入人声的呐喊,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

(五)浸入式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再多的理论学习也赶不上亲身的实践。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作为师范院校里的龙头院校,北师大紧紧抓扣着当今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在重奏教学方面也不例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重奏课教学模式中,本科学生的重奏课程除了单纯的练习乐曲之外,还有一个环节是观摩高年级同学的排练,如果是小型室内乐排练还可以坐在与自己专业不同的高年级同学旁边学习,这就为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并且在观摩之后还需要撰写心得,对高年级同学此次排练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且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于重奏教学的思考,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自己的想法对重奏进行分析和安排,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结 语

扬琴重奏现在正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其他演奏形式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扬琴专业教师层面来看,老师也需要提高综合能力,深入研究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推送扬琴重奏艺术的发展,让扬琴散发出新的艺术内涵。■

猜你喜欢
重奏扬琴记号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记号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脏记号
刻舟求剑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下)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