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筝
琴在明末清初由波斯传入中国,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完全融入中国民族音乐体系。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一直使用的是形制简单的传统扬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扬琴艺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研制出了许多的扬琴新品种,这些新型扬琴就其音位排列和转调方式而言,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变音扬琴”和“平均律扬琴”。变音扬琴又称快速转调扬琴,指的是通过往返移动变音槽或使用其他变音设备使琴弦升高或降低半音,从而进行转调的扬琴,典型代表有:小转调扬琴、大转调扬琴、401型扬琴、402型扬琴等。由于缺乏半音或者半音排列不规则,变音扬琴的转调不够便利。平均律扬琴则指的是半音齐全,并且音位按照半音顺序有规则排列的扬琴。由于半音健全、音位固定且半音的排列一致,所以各调演奏手法统一,平均律扬琴不需要使用任何变音装置,可以做到直接转调。中国扬琴改革史上出现过的平均律扬琴主要有:律吕大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全律活码大扬琴、81型扬琴以及501型扬琴等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平均律扬琴在中国的改革、发展、现状、前景以及历史性贡献等, 希望人们对这类扬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平均律扬琴的兴起与发展
扬琴传入中国初期,音位排列十分简单,只有两排琴码,三行音列,两个半八度,由于缺乏半音而不能转调,表现力十分有限,这也决定了当时的扬琴主要是作为一种民间的伴奏乐器而存在,直到20世纪下半叶,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
1949年,中国的音乐事业蓬勃发展,作曲家感觉到形制简单的传统小扬琴已经严重限制了音乐创作的构思和演奏者技术的发挥,因此,传统扬琴的改革势在必行{2},中国一系列的扬琴改革便是在此时应运而生的。
1953年,中国第一架平均律扬琴“律吕大扬琴”诞生,它是由张子锐、赵立业共同研制,后由天津音乐学院郑宝恒担任艺术实践,用于教学与演出。律吕扬琴是对传统扬琴进行的首次全方位改革{3},它借鉴了欧洲音乐会大扬琴的型制特点,加大加厚音箱,扩大琴面,琴上布弦一百几十根,近七十个音位,音域达到四个八度,半音齐全,发音洪亮华美,气势恢弘,这些都远非传统小扬琴可比拟。
音位排列方面,律吕大扬琴采用“大直小拐”的方式,即纵向同一排琴码相邻两音均为大二度,小二度则拐到相邻另一排琴码上,横向连接成半音关系。这种“小拐”构成极具规律性的小二度递进关系,非常有利于调性的转移和半音演奏。此琴增设脚踏制音器,可有效控制余音,废除原山口,改为活动枕弦山口,这不仅改良了音质,也让调音更加方便和精确。弦轴改用“螺纹式”,弦轴板改用多层硬木胶合板,这更有利于音准的稳定。它还规范了琴弦型号,制定出各种琴弦具体的规格。律吕大扬琴这些制作技术上的改革成果都为日后的各种扬琴采用,对中国现代扬琴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律吕大扬琴是中国扬琴进行首次改革的成功典范,它第一次使中国扬琴具备了完善的半音体系,解决了转调和半音阶演奏的问题。它还最先在中国扬琴上设置了低音声部。这些进步的改革让扬琴跻身于中国民族音乐之中,成为一件举足轻重的乐器,它的投入使用也填补了当时中国民族器乐中的空白{5},满足了民族音乐的应急之需,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与称赞,它在中国民族乐坛风行了十多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平均律扬琴发展的黃金时期,多种平均律扬琴在短时间内相继问世。
1974 年,由广州民族乐器厂在本地扬琴家张珠、陈照华等人的协助下试制投产了“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它参照了当时在中国推广面最高的401型变音扬琴的音位特点,采用了多码并列的排列方式,又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排双侧音位琴码,成为五排码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的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袭用了401扬琴规律性极强的中低音区音位排列,并将这种排列方式移植到了高音区,一举解决了401扬琴没能解决的高音区半音演奏问题和“大跳”(远距离跨越弹奏)问题,让高音区能像中音区一样不用变音槽也可自由转调,极大地方便了演奏。
1978 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桂习礼与李根顺、李江等人合作研制的501型扬琴在音位排列法上使用了另外一种思路。为了让演奏者尽快地适应新琴,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扬琴的风格与演奏习惯,音位排列以401扬琴为蓝本,只在低音区增加一小段琴码,将低音区半音补齐,又在高音区增设一条半音码,与高音码构成完整的十二平均律全音阶,可任意转调和演奏变化音。
1979年,上海音乐学院洪圣茂、郭敏清和上海乐器厂共同研制出一种平均律扬琴,由于在1981 年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定型投产,便命名为“81型扬琴”。81型扬琴采用大二度纵向直线进行、小二度横向拐弯连接的方式,只需用一种演奏规律就能演奏各调,转调十分方便。它还在中音码和低音码设置16个二位音,避免演奏时出现“大跳”。
1979年,郑宝恒等人在总结律吕大扬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制出二代大扬琴,由于它的琴码可以调整,故取名为“全律活码大扬琴”。此种扬琴的音位同样采用大二度纵向直线进行小二度拐弯横向连接的排列方式,各调及半音排列规律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项祖华和北京乐器厂合作研制了“全律低音大扬琴”,郑陪东研发了“中国音乐会半音大扬琴”。这些都属于平均律扬琴中的“大扬琴”系列,它们音域宽广,低音优势明显,适用于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奏。
各种不同的平均律扬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促成了它鼎盛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平均律扬琴长期与变音扬琴在中国并存,如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81型扬琴、401扬琴就曾在80年代以其各自的优势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普及使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平均律扬琴的诞生打开了中国扬琴发展的新思路,引领着扬琴音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中国扬琴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平均律扬琴的衰落以及
留给我们的启示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至20世纪末,平均律扬琴在中国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退,并从此一蹶不振。到现在,它们已经纷纷退出了音乐舞台,很少被人使用了。而新的变音扬琴“402扬琴”开始崛起,成为中国扬琴新的中坚力量。曾经占据优势并一度风光的平均律扬琴为何没能继续发展下去再创辉煌,反而不及402扬琴?笔者经过分析与思考,得出结论大致有如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