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雪
摘要:幼儿园中家园共育的理念是指幼儿园教育要与幼儿自身家庭相结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确保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实施,需要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幼儿园与家庭之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升幼儿教育水平。本文将基于现状对如何高效开展幼儿园家园共育,展开具体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教育有效性
引言
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既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循循善诱,更离不开家庭的悉心呵护。要想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幼儿园家园共育出发,在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更新幼儿家庭教育理念,消除家园之间观念上存在的分歧。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家园合作实践活动缺乏,幼师与家长之间存在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幼儿高效教学目标,必须注重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并探索出家园共育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家园教育理念,促进家园合作
家园共育有效性的提高,離不开正确的家园教育观念的指导。以往家长单纯地将幼儿园看作是照顾孩子的托管所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这就使得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学的安排以及教师的设置,都缺乏重视。有的幼儿园甚至为了节约经费成本,直接低价聘请并未考取职业幼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充当“幼师”,这就使得幼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促进家园合作之前,首先需要重塑幼儿园以及家长双方的教育教学观念。
比如幼儿园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才为幼师及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园共育幼儿的有效措施。对于幼师,幼儿园可以采取定期的考核制度,激励幼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对于家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宣讲会方式唤醒家长参与幼儿教学的意识。只有当幼师与家长双方明确家园共育目标的要求,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制定更为科学、专业的教育规划。
二、加强家园双方沟通,消除教育分歧
其次,幼儿园家园共育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家园双方高效沟通。幼师与大部分家长之间,对于幼儿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具体而言,部分家长对于幼儿的评价更为乐观,认为幼儿在多方面有着先天性的优势,无须过急进行早教。还有一部分家长则过于忧虑幼儿今后的发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较为偏激,甚至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督促幼儿从现在开始。学习大量难度较高的知识内容。而受到过专业教育的幼师与家长相比,在对幼儿问题的认知上则更加客观、冷静。这一客观存在的观念上的差异性,就使得家园在相互沟通过程中产生较大频频摩擦出火花。甚至由于家园意识存在差异,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园双方只有消除了彼此心中的隔阂才能全力以赴投入到幼儿培育过程当中。
比如家长与幼师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观念日常生活中,采用微信交流或者是语音通话的形式,及时对幼儿当前教育教学情况展开沟通。只有加强双方沟通频率,才能缩小双方之间认知上的差异。只有二者互相理解,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消除教育分歧,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应加强线下活动的举办,积极鼓励家长亲自前来幼儿园中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以便于幼师及时发现家长在培养幼儿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只有找出差异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矛盾,促进理解与沟通。
三、丰富家园实践活动,提升教育质量
最后幼儿园还要丰富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的实践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从而真正吸引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幼儿园共同培育幼儿的过程当中来。在实践活动当中,要突出家长的价值感,让家长明确的感知到自己在幼儿成长过程当中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只有如此,家长才会重视幼儿教育并愿意参与到家园共育当中来。
比如幼儿园可以邀请部分家长来到校园当中充当助教。让家长在体验幼师日常工作情况过程当中,感受到幼师教学的不易以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例如,幼儿园可以邀请作为医生的家长,为幼儿讲解相关健康卫生知识。专业的医生与幼师相比较而言,对于这一方面内容的掌握情况更加清晰,权威。由医生扮演助教的角色能够提高幼儿健康常识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邀请作为警察的家长为幼儿讲解关于法律与犯罪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并逐步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正向的方向成长。通过这一活动,幼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双方的沟通也会更加高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提高家园共育教学效果,需要从幼师与家长两方面入手。在更新幼师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重塑家长的育儿观。只有让双方达成育儿共识,才能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消除隔阂,促进合作,实现高效教育目标。最后家园共育离不开幼儿园积极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并且幼儿园所组织的亲子实践活动还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感以及明确的教育意义,只有如此才能让家长对于幼儿园有着充分的信任感,从而达成高效合作。
参考文献:
[1]郭秀芬.先进教育理念下的家园共育——“体验式”家园共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27-28.
[2]李萱.基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