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2021-11-22 15:13朱燕华
红豆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自然角发现自主探究

朱燕华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随着城市化发展,农作物已淡出视线,新时代的孩子对于各类植物生长的常识知之甚少。于是,笔者借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教育思想,开始了一系列关于种子秘密的发现探究活动。

【关键词】教学合一;自然角;种子;秘密;发现;自主探究

午餐后,孩子们晒着太阳聊着天:“你知道青菜从哪里来吗?”

加加争着说:“超市、菜场、饭店……”

欣欣说:“我妈在生态园买的!”

贝贝一本正经地说:“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从孩子们随意的对话中,一个很简单的常识“菜是农民从地里种出来的”却成为很多孩子的知识盲点。我园是一所街道幼儿园,追溯过往,这里的居民都是农民,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农作物已淡出视线,这一代的孩子对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常识也就知道的更少了。于是,笔者借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教育思想,开始了一系列关于种子秘密的发现探究活动……

一、生长准备之发现

案例一:种子都可以发芽吗?

【实录】周一早晨,加加去自然角看菜籽,突然叫唤道:“快来快来!我的菜籽头上长了绿绿的芽!”孩子们都跑了过去,兴奋地说着各自的发现。加加看着发芽的菜籽问我:“菜籽可以发芽,黄豆,玉米是不是也可以发芽呢?”我说:“我们可以试一下。”这时,很多小朋友都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允允说:“我家有黄豆,我明天带来让黄豆发芽。”嘉成说:“我带蚕豆,看一看蚕豆能不能发芽。”欣怡说:“我明天带豌豆来发芽。”……

【分析】“教学应该合一”,教学两者不可分割,在这个理念中“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孩子们发现了种子的一点秘密,并对种子秘密产生了探究兴趣“黄豆玉米是不是也可以发芽呢?”,教师意识到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只有支持孩子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孩子通过做来获得答案,才能为未来学习提供经验性的支撑。

【跟进】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种子,如黄豆、蚕豆、豌豆,汇集到一起,我们发现种子是各种各样,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同步進行了分类及认知活动。那接下来播种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大家又分头去寻找,我们找到了塑料盒、泥土等种子发芽所需材料,在材料支持下,孩子们顺利的进行着种植探索活动:先将泥土垫在盒子底部,再将种子撒上去,轻轻地浇上一点水,有的种黄豆,有的种豌豆……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案例二:土培还是水培?

【实录】扬扬看着土里的黄豆,突然问:“为什么我们一定把种子种在土里?种在水里会不会发芽呢?”天天说:“不行的,种子会淹死的!”扬扬问我:“可以吗?”我说:“都有可能,我们可以试试!”

【分析】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是进行“教学合一”的倡导准则之一。孩子对基本种植方法处于一知半解时,产生了自己的思考“种土里?还是种泥里?”,这时教师作为孩子坚定的支持者和引导者,通过让孩子亲身实践,来感知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奇特。

【跟进】在扬扬的启示下,我们找到了一些视频,发现大自然确实存在水生植物,比如常见的荷花莲藕。随之,教师发现了下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活动:不同的生长环境对种子发芽速度的影响。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探索活动:将种子分两种生长环境——水和土壤,并且有预设地将水培种子和土培种子分类放置,便于大家直观感受与对比。

二、生长过程之发现

案例一:为什么种子没发芽?

【实录】孩子们任选水或泥土进行种子种植,五一放假回来“小苗已露尖尖角”,孩子们发现水培种子或多或少都发芽了,兴奋地交谈着各自是什么种子,发了什么样的芽。但土培种子却没发芽,孩子们着急了:“老师,我种的种子怎么没发芽呢?”“真的没发芽,这是怎么回事?”我假装不知道,用疑惑的口气回应着。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一下变得安静起来,每个人都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不是我们的种子死了?”“是不是我的芽被虫吃掉了?”“是不是我们忘记放种子了?”“我们多浇点水,再看看!”……

等了三天,水里的种子全部发芽了,而泥土里的种子,只有菜籽开始冒出一些绿色小芽。这些选择泥土种植的孩子不耐烦道:“我们的种子肯定死掉了!”孩子们在焦急中开始了另一种思考:“为什么泡水的种子发芽了?泥土里的种子却没什么变化?”我没有给予孩子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而是给大家发放了一张调查表,让大家带着疑问回家和爸爸妈妈探讨,或查询资料来主动获取知识。

隔天孩子们相互探讨各家研究出的“种子没发芽的原因”:原因一,播撒不均匀;原因二,种子质量不好,发不了芽;原因三,埋种子时埋的太深了,很难长上来;原因四,种小苗小,盖土太厚、泥土结块、孔隙过大造成小苗在土中受压而死……于是,我们根据各自种子的护理和生长情况对症下药,果不其然,有的种子又发芽了。

【分析】种子发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放弃,教师作为他们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应及时加入到孩子中,倾听他们的疑问,共同探讨,适时的变化观察角度、经常对幼儿行为和细微成果(如每天给种子浇水等)给予肯定等方式来保持他们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主动查阅资料和实践。同时教师的坚定信念和研究态度也给了孩子很好的榜样示范,坚定了他们的种植信心,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种植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幼儿也从刚开始的乐观——灰心——悲观放弃——最后的成功,个人品质得到了发展。

【跟进】孩子们开始重点关注“长不出的种子”,大家私下约定第一个来园的孩子要给种子浇水,大家化身为植物守护者,照顾着这些种子。没几天,天天高兴地跑来告诉我:“我种在泥土里的蚕豆发芽了。”果然蚕豆边长出了一个小小的嫩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传来种子发芽的喜讯。看着种子一点点的发芽,嫩芽一点点地长大,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觉得自己像个科学家一般发现了种子的秘密:水里生长(泡过水)的种子发芽快。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等待和坚持,期待着种子的不断成长。

案例二:为什么苗苗死掉了?

【实录】双休日归来,阳台上半数苗苗都枯萎或无力垂倒了,特别是自然角的最上层。孩子们边伤心边埋怨彼此:“肯定是你忘记浇水了!”、“肯定有害虫”……而在自然角下层的苗苗却充满了生机,长的特别茂盛,在如此明显的对比下,孩子们之间开始询问:“为什么你们的苗苗长那么好?”、“你们用了什么办法?”天天说:“可能你们放学时没给苗苗浇水吧!”小博士宁宁也点头赞同说:“是的,妈妈告诉我,植物生长需要喝水!”

于是,孩子们加大浇水量,可是枯萎的苗苗仍旧没活过来,大家只好把枯萎的苗苗移到老师办公室,请老师帮忙救活,而长势好的苗苗则搬到了自然角最上层。过了两天,上层的苗苗也逐渐开始枯萎,而老师办公室里的苗苗却慢慢竖起茎叶逐渐恢复生机。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呢?”孩子们争论不止时,我们一起去参观并询问了其他班自然角来寻找苗苗的死因。孩子们终于意识到:五月的阳光与高温导致苗苗枯萎死亡!

【分析】作为幼儿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他们通过多次并反复地观察、探索、不断与植物频繁地接触,获取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同时在照料种子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耐心和细心,更是值得钦佩!而教师在“教学合一”教育中,不再是向幼儿灌输知识的角色,而是类似资源库智囊团的角色,这就要求老师所需具备的知识更加丰富。最为重要的就是给予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将找真相的权利放给孩子,集体合作通过亲身实验、电脑找图片、与家长翻阅文字资料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孩子成为未来人而打下基础。

【跟进】探寻出了苗苗死掉的各种原因,孩子们为了更好的照顾小种子,每逢周六周日各自将种子认领回家。一种爱心、责任心也伴随着种子生长过程在闪光、在成长……同时,孩子們又开始了新一轮思考:“小苗苗怎么喝水呢,它们有嘴巴吗?”为了形象地解答孩子疑问,我们在科学区创设了“植物喝水”实验,新鲜的芹菜茎在颜料水中浸泡后变色,生动形象地让孩子理解了植物的喝水。

三、生长拓展之发现

案例一: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实录】自然角内的种子和植物越长越茂盛,孩子们在浇水时发现了稻谷上“黑黑的东西”,天天说:“这是植物身上的瘢痕,就跟我们身上的黑痣一样!”宁宁说:“这是虫卵!”伴随着争论,孩子们又在好多叶片上看到了黑色突出斑点,还有叶边沿的枯萎,大家警觉地意识到:害虫来了!孩子们既担心又兴奋,怀着天生对虫子的害怕和好奇,开始了灭虫之旅。

“老师,这是什么害虫?”、“害虫喜欢吃植物的什么地方?”、“用什么药才能把这些害虫消灭掉?”……一系列关于虫子的问题涌上孩子心头。面对孩子头脑中的这么多小问号,我们请来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家长爷爷来解开谜团:黑黑的虫子是钻心虫,别看它小,力量可大呢!它能钻进各种苗苗及稻谷的中间,让谷穗长不出来。孩子们听完后,顿时对着黑黑的东西起了憎恨之情,主动请教爷爷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消灭,爷爷告诉大家,有一种专门防治钻心虫的药,按比例配置进行喷洒,就可以把害虫消灭,孩子们顿时雀跃不已。

隔天,宁宁告诉我:“妈妈说七星瓢虫最喜欢吃钻心虫了,我们可以抓些七星瓢虫来,但是我不知道哪里有七星瓢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公园里有”、“草地上”、“种植园地”……

【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孩子天生对小虫子感兴趣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孩子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合一”的过程,让孩子爱心保护叶片、亲身寻找害虫、亲眼去探寻七星瓢虫、亲自参与灭虫计划,这比教师单单拿张实物图片、捉掉害虫更有意义。

【跟进】在灭虫过程中,孩子们对七星瓢虫产生了探究兴趣,于是又生成了科学活动“瓢虫”和户外活动“找瓢虫”等,了解瓢虫的种类和用处。在种植园地的大叶片上,孩子亲眼看见了瓢虫,兴奋的感觉不言而喻。基于瓢虫带来的灵感,孩子们还一一开展了多种灭虫活动“喷洒肥皂水”“浇灌茶叶水”“牛奶稀释法”等,慢慢地,黑黑的东西不见了……

“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如今,种子发芽的观察活动仍在继续着,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活动,让种植成为一种综合性活动“生命课程”。孩子们在阳光雨露、土壤水分的伴随下,通过“全收获”理念下“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的种植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2]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1.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1.

[4]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徐月仪《借季节教育之光照亮幼儿生命前程》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2.

猜你喜欢
自然角发现自主探究
精彩自然角 乐活种植园
谈基于自然角创设的幼儿自主观察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大自然的浓缩
创设魅力自然角,让童心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