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香
(甘肃省和政县罗家集学校 甘肃 临夏 731205)
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要求。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促进终身学习理念,实现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培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依托于学科的教学来共同完成。所以培养的前提就是确立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也是以学生发展整体为具体化,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心,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系的建构也至关重要。通过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等理论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各个方面的作用,做一个有创新思维,会反思,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能力的个体。
1.1 小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通过熟练、准确的教学方式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具备较强的数学专业素养。数学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还包括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转述,如何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专业知识要学会对众多知识的综合运用。目前,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准确,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完全借助课本内容,对教参的运用较少,数学概念认知不透彻,专业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1.2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有了兴趣,学习数学会轻松很多,这一点很多教师不言而喻。但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枯燥,并且数学题型变化多样,再加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限、理解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很难,加上小学阶段其他学科增多,每天要学习的内容对,有些学生还会觉得压力较大,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1.3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欠缺。思维惰性导致数学思维能力减弱,思维机械导致数学思维能力减弱,教师的不放心也是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数学问题,不能设身处地地与学生的思维程度形成共性,导致学生的数学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层面,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渐渐更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被抑制了。
2.1 教师多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数学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教学内容,用好教材是数学教师的首先任务,立足课本才能不偏离教学方向。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找到一种合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认真研读教材,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要对教材有个整体性的把握,要有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吃透课本,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概念出发,通过研读教材,弄清编者的意图,前后知识的衔接和新旧知识的融合等等,教学的完成情况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要渗透怎样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习动机的关键,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反之,不好的学习习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学习意志消沉的现象。通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的准确性,这也是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审题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及时找准已知量,借助已知条件可以找准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小学生经常出现套用公式的现象,主要还是不会数学的观察和数学的思考,没有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没能梳理好条件个问题的关系。另外要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小学生很少有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他们往往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之后,照搬全抄地修改过来则认为结束了,这样在他们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时候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在出现错误后第一时间进行反思,加上自我的思考,就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知识盲点,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有了一定印象,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题型时就会轻而易举解决。
2.3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经常把数学知识运用到数学实践中,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强烈的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也会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思考和数学实践能力。所以小学数学课堂要成为数学生活化的缩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然过渡,能够触类旁通,从而是数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宽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