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展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怡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框架,理顺思路,运用于写作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逻辑体系,提升表达效果,增强语言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小学生时,他们正处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制定科学授课方案,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经验,从而全面增强其写作能力。
思维导图也可以被称之为心智图,能够有效帮学生将脑海中的客观事物感知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层级知识构建。将思维导图灵活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有效起到如下几点作用:首先,能够切实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作文教学活动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进行理论传输,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被动听讲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写作教学效率,思维导图则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全面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在写作活动中需要运用到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容量存在差异,因而体现出的写作质量也高低不同,为了强化全体学生的知识基础,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相关内容呈现出来,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完成写作活动。[1]
2.1 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的话,才能够准确进行表达,以免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很容易在写作活动中出现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状态,对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素材、构建知识框架。
比如在以“美丽家乡”这一主题开展写作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这一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然后向下延伸出“家乡景色之美”、“家乡人物之美”和“家乡事物之美”三大部分,接着,再促使学生将家乡景色、人物、事物等材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构建导图期间,对自己的感受进行灵活表达。通过这样的分支小点的扩展延伸,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细腻,观察和感受也可以更加全面。当素材以思维框架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们可以在进行写作时更加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实现高效写作。
2.2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写作技巧。要想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对阅读学习探究中,掌握多种写作技巧。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把阅读文章内容中所使用到的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内容呈现出来。在思维导图引领下,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写作技巧,通过思维导图,不但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写作能力。[2]
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前,对思维导图加以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将文章中所运用到的写作手法、修辞技巧、精美语句、文章结构等内容,通过导图形式,进行清晰呈现。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微写作活动,从而促使自身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2.3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写作活动如果总是按部就班地开展进行,很难凸显出创新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将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一个点,引发出很多其他内容,从而有效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切实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促使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比如在开展“我的朋友”这一主题的写作活动时,透过字面,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这一关键词进行延伸,“我的朋友”,既可以包括我的人物朋友、动物朋友,也可是实质性物体等。接着,再选定具体主题后,还可以继续向下延伸,比如在写到“人物朋友”时,可以对其特点、性格、外貌等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在描述过程中,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表达描绘,从而促使学生的文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期间,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率,感受写作乐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