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燕
(浙江省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在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中,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以及很难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为此,越来越多技工院校教师开始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希望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块化教学,即以某个教学主题或是内容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化、组合化的教学活动。同时,模块化教学也是职业素养和思政理念的体现,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职业技能、水平、提升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职场中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保证。在模块化教学中,通常以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或是出发点,继而设计和整合相应的模块内容,学生在学习完毕后,即可掌握该模块中对应的技能。[1]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专业和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结合,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死板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课堂中拥有更多的用武之地,通过灵活的模块课程安排,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内容和社会变化。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专业,是一门兼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该课程的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而这些知识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同时,课程中的很多概念、理念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相对较为难以理解。因此,在采用模块化教学后,能够通过一个模块,将多个层次、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使其产生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1 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课程模块要求。在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学生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以后的发展,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工作和学习,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模块要求,以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发模块课程的过程中,虽然将课程整体转变为模块化的内容,但是,不同模块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依旧是一个整体,只是改变了形式、内容,因此,模块课程的开发,是对传统知识体系的整合,将现有知识内容,根据知识体系、技能种类进行重新的划分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重新划分传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新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还要结合生产线的实际工作内容,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模块课程开发的内容,如: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苗木生产与销售、绿化养护与管理、园林工程材料、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口园林景观设计、设计绘图等岗位在近些年来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需求去改善、规划教学模块。[2]作为教师在进行课程模块改革的时候,需要准确把握好改革的程度,对于传统知识体系,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以工作实际技能为模块教学目标,将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整理。
2.2 综合市场调研,增强专业教学目标。技工院校学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它更加倾向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和目标,需要结合市场动态,从而确定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对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模块化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市场信息反馈,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技能方向,然后,再去制定不同模块中的内容和技能安排。
例如,据调查,在当下园林行业中,园林企业更加倾向于具备优良品质,而且在技能方面要求人才必须要精通一项技能,熟悉多个技能。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以下专业技能:(1)对于园林植被具有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大部分的园林植物并且熟悉植物的习性,从而更好的指导生产和养护工作;(2)能够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具备一定的良种繁育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分析不同实验阶段中,植物的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实验改进措施等等。
2.3 根据职业能力,设计课程模块目标。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模块课程的设计,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同时,课程教学目标也需要重新进行设定。在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以学生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为模块,大体可以分成五个教学模块:园林植物识别模块;植物繁育模块;实践应用模块;园林艺术造型模块;园林工具学习模块等。[3]而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根据模块要求,还可以划分为14个基础模块。如,认识园林植物和熟悉习性基础模块;掌握植物繁育、播种、嫁接、苗圃管理、苗木挖掘、打包、运输基础模块。不同模块的构成都是为了细化学生技能分类,帮助学生更好学生学科知识。
总之,技工院校生将来毕业后,必然要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因此,技工院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模块化教学,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必然会成为技工院校学校教育教学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