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模式研究

2021-11-21 23:11冯洋洋
现代英语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大学

冯洋洋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一、引言

互联网迅速发展,大学英语课堂也逐渐转型,逐步向“互联网+”模式靠拢,由于网络消极内容的存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也必须融入思政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合理分辨,在英语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创新中将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到最佳。

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大学英语课程以扩大英语学习知识面、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素质为目标,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存在一些教学模式上的显著问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不利于教学国际化。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基于PPT讲解进行的,教师课前备课、制作PPT,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是对教师提供挑战和创新的机会,在解决课堂授课形式单一问题的同时,激发创新教学思路的产生。“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英语授课方式面临极大的危机感和挑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拓新思路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机遇,促进师生双方共同进步,实现师生双赢。

(二)师生互动活动创新性不足

大学英语课堂中,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加入互动环节,如定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学生课堂表现列入过程性考核的计算内容。但受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式很难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师生共同研讨的模式,教师的要求以及评定标准仍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大学生极易因为平时成绩的影响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按照教师的标准进行师生的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活动浮于表面,未达到其本质目的。此外,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模式大多以问答形式进行,加以PPT内容的讲解。这种方式传统枯燥,不能在互动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实质性提高,反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成果大幅降低,甚至拉低课堂效率,在无意义的问答环节上消耗很长时间。课堂互动环节本质上是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此举反倒降低了课堂互动价值,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能力也未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师生互动存在针对性

由于高校学生之前接受的英语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课堂参与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了解,导致课堂的互动成果达不到预期。教师的问答环节也存在应试性,学生不敢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害怕出错影响最终评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许多学生在经历过高考后,自然而然地认为大学英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公共课程,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没有认真学习的价值。教师为保证课堂的教学完成度,频繁地抽取成绩较好、课堂状态积极活跃的学生进行问答等课堂互动活动,导致两极分化的状况加剧,英语素养较高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加排斥该门课程,甚至出现不自信的情况,影响未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语言之一,更应该当作一门技能、一件工具去学习使用,而不是将该课程当作公共课程简单应付。

三、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理论参照

培养怎样的学生、如何培养、为谁培养是教育事业一直以来追寻的问题。我国的外语教学事业发展到外语教育事业,钻研目标不断更新。在过去,我国的外语教学事业更关注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运用,将英语当作交际工具在学生群体中推广、发展;现如今,英语教学已经不是纯粹地学习语言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专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对国际形势的了解更为透彻,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让师生双方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四、大学英语与思政教学的融合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不足

大部分高校对英语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大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拥有海外深造的求学经历,对于世界文化的了解更为丰富。由于海外求学的时间较长,所以部分教师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更为适应,该类教师对国内意识形态发展的了解有所欠缺,加之平时对于国内政策新闻的关注度不高,不加以针对性引导,该类教师很难自发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以思政知识的贯通。还有一类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将关注点过多放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忽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甚至放任学生的错误思想不予更正、任其自由发展,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遇到难题。

(二)英语教材中思政教育内容稀缺

大学英语教材种类多样,高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英语选课制度,一所学校内有数种英语教材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英语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英语教材编写的发展历程也经过了一系列变迁,最初采用引进国外课本的方式,继而转为自主编撰,最终发展到现在的自主编撰和国外课本引进相结合的编写模式。然而,大学英语课本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存在匮乏的问题。如今大部分英语课本在编撰时,有意识地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等实用性内容,增加课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忽视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添加,缺乏时代性和规范性,与当今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相悖离。此外,为使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开阔视野,大学英语课本在内容编撰时较少地加入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相反,西方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内容却在大学英语课本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学生十分透彻地学习了解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却缺少了解和认同,极易陷入崇洋媚外的心理误区,与当下大学思政教学模式的初衷背道而驰,更加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三)教师和学生偏离学习重点

在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将重点和目标放在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上,加之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意识,很难主动地将思政教学和英语教学融合,导致学生只将目光放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上,使思政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寸步难行。学生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和学分,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教师也以此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抓手,更多地灌输西方文化和英语的专业知识。没有教师的正确引领,学生会主观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就是一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的课程,忽视了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输出,也阻碍了大英课程中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

五、互联网+模式与英教相结合的原则和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如要实现“互联网+”模式和英语课堂的融合,也需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让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创新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英语教学的重点不能偏离,“互联网+”作为创新课堂的一种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要将重点放在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上,确立英语教学和思政学习的教育主体,切忌本末倒置。网课阶段,教师的教学成果达不到预期,这与开启“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教师将教学主体放在“互联网+”的方面,导致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度。再者,“互联网+”教学模式能为师生课堂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更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理解,而部分教师仍沿袭线下授课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师讲授的方法进行授课,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导致最终学习成果不佳。借助“互联网+”参与的新模式,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优势和能力。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互联网+”模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听、读平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自我提升。

六、大英思政课程的创新策略

(一)合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多种教学App应运而生。目前在高校常见的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知道等软件都为“互联网+”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下思政内容相融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播讲授,构建混合式的英语教育方式,也有利于达到大英课堂的创新。以中国大学MOOC为例,该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了名校教师的知识点讲解,教师可选取时间范围合适的视频内容进行播放,融合名校教师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学习英语,实现英语学习的常态化。

(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存在思政教学意识缺乏的问题,要使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并行,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高校应有意识地向英语教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学习内容,并让教师融会贯通,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而不仅是单纯地传播英语专业知识。作为一门外语,将英语与我国的思政教育内容相融合,往往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更利于学生的全面素养提升。

七、结语

合理利用“互联网+”有利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但网络中不良消极内容不可避免,有效的思政教育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因此,大英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亟待推广。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