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霞
摘要: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读图能力,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质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很多的,一旦学生并不具备比较基础的读图意识以及能力,那么学习地理的能力提升是很难实现的。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8-115
引言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地图是极其重要的载体,也是和其他学科之间具有区别的所在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以图辅学,利用直观的信息展示不一样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并且形象记忆,所以针对目前各种地理教学过程当中的读图现状,必须要展开深入的讨论。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用图和读图
在生本理念的影响之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成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以及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要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最中心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把南极洲的形状比喻成一只鸟利用鸟的不同身体构造来进行周围三个大洋的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图更感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南极州的印象在学生心目当中加深。
二、勤于积累资料,善于识记辨析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使用一定量的地图素材,把地图轮廓能够记于心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熟练,并且灵活的在图片当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在教育学生学习《地球的表层力》的时候,地图也是相对较为丰富的,,其中的地理位置是较为复杂的,教师通过栅格法,可以让学生将不同区域的位置划分出来,还有专题图,主要包括了洋流图等,同时对一些特殊位置的地理情况,也需要让学生重视起来,比如马达加斯加岛等,同时也要了解其区位条件,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逐渐延长时间,对地图辨别的能力有所增加。
三、掌握良好的读图技巧和习惯
在地图里面的元素只有较为有限的几种,但是可以将地理信息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培养读图能力,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质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渗透读图技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比如学生可以按照地图上不同的颜色分类以及密度程度对信息读取颜色比较深的地方,对于某一些比较特定的区域,图里也可以分类来读取,比如学生可以先按照地势的高低来进行分析,之后再按照山脉等相关的方面分析,在此期间可以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是教师在分析的过程当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读图,视力学生必须要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自己比较独特的习惯,如果学生读图的技巧相对较弱,那么在教室可以根据教师所教内容来进行读图,不仅如此,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于图片更加有效的单独分析,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摸索的时候不断的提升自己读图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联想,展开多维思考
高中的地理考试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很多的,大部分利用的都是局部地图,学生不具备基础的读图意识以及能力,这也让很多学生在地理读图的时候,遇到了一定的障碍,如果想要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学生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以及思维能力,还有联想能力等,通过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
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晨昏线等,每一个地图当中的投影中心线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地图能够呈現出来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大多都需要截取在全球的,晨昏线或是太阳高度等部分,这也在地图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图示的完整度不足,因此在读图的过程当中,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以此为基础,需要尽量发挥出思维联想的作用,要能够借助个人经验,尽量补充不完整的图示,找到其中比较特殊的环节,从而确定地图中心之后再展开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截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图的全貌,从而举一反三,领悟到相关的知识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地理学科的特点作为基础,如果想要学好高中的地理学科,那么学生就必须要掌握一个良好的读图习惯以及用图的能力。学习兴趣的激发,成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给学生保留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契机,根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读图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所以,针对目前地理进行教学过程当中的读图现状,要能够有效的来展开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的讨论,使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金秀.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000(008):175-175.
[2]赵登钢.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0).
【3】赵慧.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育,2016(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