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迁移能力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探究

2021-11-18 04:10杜瑞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1期
关键词:迁移能力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杜瑞英

摘要:数学知识具备内在的关联性、体系性,因此,数学教学单元式的整合更利于学生综合掌握数学知识。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迁移能力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从预备阶段、计划与实施阶段、反思阶段三个教学阶段入手探究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迁移能力;小学数学;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260

一、基于迁移能力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过程

1、预备阶段

预备阶段是预先为基于迁移能力的单元教学做准备,当立足学情,本着推动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目标,从设计课程、制定目标、预计评估的步骤入手。应当对数学单元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把握其中要素,分析其编写意图,掌握整体教学思路,确定综合性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

2、计划与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定单元教学整体目标,以目标引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第二,调整单元内容,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活动组织等。要基于迁移能力进行新旧知识的串联,用新知识融入知识网络,强化知识间的紧密度;要将相同或相近知识进行内容组块,加强大脑神经网络对知识结构的整合和处理,避免知识的孤立,提高知识的系統性;也要深化思维运动的层次,突破对知识了解或理解的浅表层次,而是通过深层次的思维运动,将知识内化成为必备的能力,实现迁移。第三,实施教学方案,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合作学习等,增强课堂参与感,促进迁移能力发展。

3、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需要通过自我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修正认识上、应用上的错误,监测教学效果、学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步骤策略,为下一次设计基于迁移能力的单元教学提供有效经验。

二、基于迁移能力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1、预备阶段的教学策略

(1)解读教材,提供单元架构依据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参考,单元教学的设计,应当以教材为准基,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来充分理解教材,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构建单元教学的理论型架构。例如,《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每一种多边形面积的教学都依据了现实的问题情境从而导入教学主题,探究多边形面积,再通过自主探索形式的活动操作来推导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洞悉学情,整体衡量学习需要

发展学生迁移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洞悉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为凭据架构单元。做到这点,第一,应该努力寻找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起点出发,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算理,强化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应照顾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并能够立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处理,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点之间的有机整合。第二,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节点,从学生的难点、疑点出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加速迁移能力进程。例如,“圆的周长”教学中“π”的理解是难点,则可以从哲理突破,对圆周率进行解读,然后懂得圆周率的由来,在理解起来便会容易很多。

2、计划与实施阶段的教学策略

(1)设计目标,精准定位发展方向

从数学学科素养出发,设计基于迁移能力的单元整体目标当满足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需求。例如在百内加减法的单元教学中,对目标进行细化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两位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计算;思维与方法上可以通过直观图示强化抽象与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上则要保持良好的质疑精神,能够有意识地迁移知识,应用知识。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教材安排的问题情境,“夹克衫每件 55 元,裤子每件 35元,买 5 件夹克衫和 5 条裤子, 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中的情境很显然能够为学生探究乘法分配律提供思考服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理解过渡到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从生活问题自然地过渡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调整内容,统筹单元教学序列

数学强调通过知识整合来发展知识迁移和应用,因此要强调内容的整体性,强化课时顺序的逻辑性。因此,可以根据学情和目标,从整体上进行单元内容的调整和统筹安排。首先,可以立足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进行整体的建构,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异同与联通中分析本质,探究迁移的路径,提升运用的能力水平。其次,可以依据单元教学内容,整体规划教学序列,确定基础与延伸,确定探索与实践,以建构、迁移为目标,进行变式练习,掌握教学内容的应用通法通则,从而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3)巧用资源,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的发展不仅要落实思维能力的发展,认识知识本质,也要能够合理借助资源,推动学生思维的持续与完善。首先,可以择优选择学习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延伸,从而在学习的持续推进中,迸发出新想法、新思路,从而加深迁移的深度和程度,也能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需要溶错资源,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反思阶段的教学策略

(1)透视表现,评估教学预期效果

教学结束后,也要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估,衡量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水平,要从多个评估点入手,包括,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从五个方面,综合观测,更有助于构建体系化的单元架构和设计,检验学生的真实迁移能力发生。

(2)提倡自评,关注学生自我反思

当然,我们也提倡学生进行自评,自我反思。教师可以设计固定的知识反思清单,包括,引领学生思考回顾本单元的探究过程,回顾概念、法则等内容,总结数学探究方法,提高方法性迁移;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点的连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体系性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对特定概念、法则的本质性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发生,行成独特观念;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驱动知识的拓展性迁移和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工具性运用能力,实现知识迁移,强化自身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当基于学生的迁移能力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幸怡:试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06):48.

[2]王少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8,11(33):150-151.

猜你喜欢
迁移能力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