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沈阳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实路径研究

2021-11-18 06:42任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研究高校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从思想认识、沟通渠道、合作教育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探索“党支部+乡村治理”新模式,派驻“第一书记”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生态。

关键词:高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研究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全力发展美丽乡村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强大合力。高等教育不仅是农村经济振兴的智慧保障,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高校需要更广阔的格局、更坚定的担当和更果敢的气魄。

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培养社会发展需求专门人才的有效抓手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着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职责,面向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也应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沈阳有多所高校和數量众多的高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很多大学生来自于农村,也愿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并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有的高校还设置了乡村振兴学院,开设了农科相关专业,逐步将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高校在人才、智力、科研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承担着社会服务和助力脱贫攻坚的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辅助高校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乡村振兴的科技需求,完善特色教育模式和专业实践基地。高校给予乡村的思想、教育、人才、科技、信息化等方面帮扶,尤其是发挥党建优势进行思想扶贫,将校园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做好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共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产业。

二、新时期探索沈阳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探索“党支部+乡村治理”新模式

引入高校党建资源和先进经验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真正凝聚起人心和力量。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乡村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为抓手,推进组织生活正常化,严肃化。邀请学校党建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来乡村讲党史、讲党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引导,抓实思想教育。成立高校和乡村党员共同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技术支持、产业升级、成果转化、电商农产品推广等共建活动,引导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亲身体验民情,增强脱贫攻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提升乡村党员的身份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选派“第一书记”,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

高校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乡村任“第一书记”,当好政策宣传员、农业技术员、决策参谋员、民事调解员,努力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做好高校与乡村沟通的纽带。构建学校与乡村党建共同体,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党员活动空间,通过合作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助困等党员教育活动,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协助村干部做好村务管理,因地制宜、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高校采取“消费扶贫”“以购代帮”等举措,定向到农村采购农产品用于职工福利,例如辽宁开放大学先后支持第一书记修路、成立合作社、建冷棚、安装路灯,投入资金达60余万,帮扶村四年内实现脱贫。整合上级投入和奖补资金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为村集体增收,例如辽宁开放大学驻辽阳县柳壕村第一书记申请200万奖补资金投入湿地公园旅游建设,解决20户贫困户就业问题。

(三)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关键是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地方政府和普通高校都要主动面向乡村,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研究区域乡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选聘专业知识强的创业导师,推动创业致富项目落地落实,探索产学研商一体化。创建对口帮扶教育项目,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村干部培育工程,成立乡村振兴讲师团,举办乡村振兴论坛;全年每天免费向县区农村村民、农村企业开展远程微信课堂教学服务。辽宁开放大学将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甘招镇作为对口扶贫单位,先后投资和减免20余万元学费开展农民大学生培育,参训学员主要是镇干部、村“两委”委员、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增强了村镇干部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为实施精准扶贫蓄积了人才和力量。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生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一是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优势,打造服务于“三农”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新型智库,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在关键农业时节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涉农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让农民能够直观地科技成果的优势。鼓励高校,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生态。鼓励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学生把创新创业资源注入农村,利用智能制造、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注入传统文化传承理念开发乡村旅游业。高校依托网络平台,对农村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和销售,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宣传推广农产品销售。

新时期思考沈阳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要立足高校优势和乡村特色,打破传统思路,拓展相对封闭的活动空间,立足新发展理念,从多元共治、发展共赢、服务共助角度出发,发挥学校、政府、企业与乡村相互联动共同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创建发挥各方优势的对口帮扶教育项目,增强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程华东,尹晓飞.农业高校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探究——基于四所农业高校的案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2-78,158.

[2] 饶雄兵.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6):50-51.

[3]宋刘斌,彭怡峰,贺良.高校帮扶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与实践路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17-123.

作者简介:

任桐(1986—),女,汉族,河北泊头人,职务: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科级专职组织员,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政、教育管理。

项目基金:2021年在沈高校“双服务”项目研究课题:以党建为引领,沈阳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研究高校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