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祥
摘要:随着教育机制的逐渐改良,培养重点由以前的分数成绩转变成为了学科知识和能力。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多的能力: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多方面培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现如今,小组合作模式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班级小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有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合作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033
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和大脑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小学数学有一定的难度,不容易学生理解,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将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同学的数学水平有所差异,他们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日常教学,强化教学的整体效果。以下是三点关于构建数学合作课堂的策略。
一、科学分组,构建合作课堂。
合作课堂的构建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来实现,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够保证合作课堂的效果。所以小學数学老师应该加强对小组合作方式的重视程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运用策略。小学数学老师需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将班内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分组时按照数学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标准,比如一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数学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从而带动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保证小组成员能够都参与到课堂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得到各自的进步。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合作课堂。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学校的教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网络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和题库,老师可以搜索一些题目或者数学知识供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探讨,创新性地看待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开阔,通过大量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的日积月累也能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容易学生理解,而互联网则可以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老师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图形软件。对于复杂的图形,小学生可能有时候想象不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时小学数学老师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作图软件,通过软件对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等运动,让学生直观地去学习图形的运动,并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解答。基础的知识讲解后老师可以安排一次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图形运动知识自行设计新的图案,然后老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肯定。
三、构建合作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每个同学的思路和想法是有所不同的,通过创建学习小组,带领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去研究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想法得到碰撞,相互启发,最终完成一个问题的深入学习。长期这样,学生会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数学思路,进而不断地提高数学创新能力。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新型发散题目,由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将其想法表达出来。这种发散的题目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除此之外,对于数学练习题目的解答,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动自己的脑筋,尽可能多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遵循“一题多解”原则来构建合作课堂。
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讲《多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出一道题目,由小组合作完成。因为多边形面积的求法有很多种,一部分多边形有多种分割方法。像有的多边形面积既可以将多边形分割为几个常见的形状,各求面积加以总和;又可以将多边形拼补成为常见的形状,根据公式求出补全后形状的面积减去拼凑的图形的面积。由此可见,每个题目都会有其不同的解法,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积极思考,发散自己的大脑。然后由老师总结出学生的所有解法供全班学生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实现有效的合作课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构建合作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合作课堂创造便利的条件,带动所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互相配合帮助,发散自己的大脑思维。最终打造高效的数学合作课堂,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殷允会.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1)
【2】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自主学习课堂构建与实施①——基于新样态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J]. 汪艳丽,毕丽霞. 现代教育. 2020(03)